次韵答王巩

· 苏辙
君家当盛时,画戟拥朱户。 中书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画云阁,功业载盟府。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 子孙尽豪俊,岂类世寒寠。 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 往来两都间,奔走未安土。 愿言解缨绂,归去事农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 拂衣走东皋,此语吾不取。 聊复放襟怀,清谈对僧麈。 躬耕未可言,知田顾乃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画戟:有彩画的戟,古时多为兵器或礼仪用器。
  • 朱户:朱红色的门。
  • (zhān)厄:困顿,苦难。
  • (mǐn)俛:亦作“黾勉”,努力,勉力。
  • 缨绂:冠带与印绶,借指官位。
  • 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

翻译

你家在兴盛之时,画戟拥立在朱红的大门前。在朝中为官十八年,正逢清明日的正午时分。你的容貌能画在云阁之中,功业记载在盟府之内。庭院中间的三棵槐树还在,遗迹能被百代人看到。子孙都是豪迈英俊之人,岂是类似世间贫寒之人。为何长久处于困境,努力勉力却遭受侵凌侮辱。在两个都城之间往来,奔波而不能安稳地居处。希望说解下官位,回归去从事农耕。好的禾苗根还未拔出,暂且忍受等待甘甜的雨水。拂衣走向东皋,这话我不认同。姑且再次放开襟怀,与僧人清谈以麈尾拂尘。亲自耕种还不能说,知晓田地之事还要依靠父亲。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回应王巩的作品。诗中回忆了朋友家往昔的兴盛,如“画戟拥朱户”“中书十八年”等,展现出曾经的辉煌。接着描述了朋友目前的困境,如“胡为久邅厄,黾俛受侵侮”,表达了对其遭遇的同情和关心。后面提到对朋友想要解缨归去的看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希望朋友能豁达对待生活的愿望。整体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朋友的劝慰。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