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刍谏议宴集

· 苏辙
淮阳卧阁生清风,梁园坐啸囹圄空。 不知何术解髋髀,但觉羁客忘樊笼。 樽罍洒落谈笑地,尘埃脱去文书丛。 清心渐欲无一事,少年空记挥千钟。 近传移镇股肱郡,复恐入觐明光宫。 人生聚散不可料,一杯相属时方冬。 浮阳似欲作飞霰,想见观阙琼花中。 孝王会集犹可继,莫嫌作赋无枚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词的原韵,且先后次序也相同来写诗作词。
  • 淮阳卧阁:用汉代汲黯卧治淮阳的典故,形容官员治理有方,不事繁苛 (bì)。
  • 梁园:汉梁孝王所建的园子,这里借指宴集之地。
  • 坐啸:闲坐吟啸,形容安闲自得。
  • 囹圄(líng yǔ):监狱。
  • 髋髀(kuān bì):指胯骨与股骨,借指身体、性命。
  • 羁客:旅居他乡的人。
  •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 樽罍(zūn 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
  • 股肱(gǔ gōng)郡:指重要的郡,肱指胳膊,股肱比喻左右辅佐得力的人,此处指重要地区。
  • 入觐:入朝见天子。
  • 明光宫:汉宫名,这里代指皇宫。
  • 相属:相劝酒。
  • 浮阳:指日光。
  • 飞霰(xiàn):飞雪,小冰粒。
  • 观阙:宫门前的望楼,这里指代宫殿。
  • 孝王:汉梁孝王。
  • 枚翁:指枚乘,汉代辞赋家。

翻译

淮阳官府中清风阵阵,治理得十分安闲,梁园里安坐吟啸,监狱都空无一人。不知道是用了什么妙法解决诸多难题,只觉得旅居之人忘却了像在牢笼般的拘束。宴会上酒杯交错,谈笑风生,摆脱了堆积如山的公务文书的困扰。内心渐渐平静得好像无事可做,少年时那种豪放饮酒的情形也只成了回忆。最近听说你要调任到重要的地方任职,又恐怕你很快就要入朝面见天子。人生的相聚与离散难以预料,正值冬日,我们举起酒杯互相劝酒。冬日的日光似乎要下雪,想象着宫殿在雪花飞舞中如梦如幻。当年梁孝王的宴集依然可以继承发扬,不要嫌现在没有枚乘那样的辞赋大家。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和张刍谏议的宴集而作。开篇用“淮阳卧阁”“梁园坐啸”展示张刍任职之地治理清明的情景,称赞其治理才能。接着描述在宴会上人们摆脱世俗事务,尽情谈笑的轻松氛围,体现了聚会带来的愉悦。“清心渐欲无一事,少年空记挥千钟”,一面是当下心境的宁静,一面是对年少豪情的追忆 ,对比之间增添了人生况味。诗中“近传移镇股肱郡,复恐入觐明光宫”点明友人的仕途变迁,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油然而生,而在冬日相聚饮酒,愈发显得情真意切。“浮阳似欲作飞霰,想见观阙琼花中”描绘出冬日雪景想象之景,营造出一种梦幻美妙的氛围。最后以“孝王会集犹可继,莫嫌作赋无枚翁”表达希望宴集之事能延续,并不以有没有辞赋大家为缺憾,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情怀。整首诗情景交织,既有对友人的赞誉,又有人生感慨,语言简洁,情感真挚。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