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柳子玉赴灵仙

· 苏轼
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 何时梦入真君殿,也学传呼观主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猛回:突然回头,这里指突然从世事中抽身。
  • 此心未老已先灰:内心还未衰老却已经如同死灰一般,形容心境的消极、绝望 。 :像死灰一样,形容失去生机。
  • 真君殿:供奉真君的殿堂。真君在道教中是对神仙的一种尊称,具体所指需要结合当地宗教文化等背景,此处可以理解为仙地的建筑。
  • 传呼:依次呼喊。这里指道观中按礼仪呼喊观主迎接等有关仪式动作。
  • 观主:道观中的主持。

翻译

在这世事正艰难的时候你就决然抽身而退了,你这颗心还尚未老去,却已如死灰般没了生机。不知什么时候能在梦中走进真君的殿堂,也像在那灵仙之地一样,听着众人依次呼喊,迎来观主。

赏析

这首诗开篇“世事方艰便猛回,此心未老已先灰”,苏轼寥寥数语,便生动地刻画出友人柳子玉在面对世事艰难时决然的态度以及内心已然消极的心绪。“世事方艰”点出当时复杂、艰难的社会环境,而“猛回”凸显了柳子玉抽身离开时的果断,这种抉择实非易事。“此心未老已先灰”则细腻地传达出他内心的沧桑与失落,在年华尚未老去之时,心中的热忱却已消逝。 后两句“何时梦入真君殿,也学传呼观主来”,由现实转入想象、梦境。诗人想象着友人进入灵仙境地,描绘出一个安宁、超脱尘世的画面。用一种略带向往又有些调侃的语调,表达了对友人远离尘世纷扰,进入另一种清净境界的感慨,也从侧面透露出苏轼对这种超脱生活的某种向往以及对友人生存状态的关切,整首诗情感细腻且意味深长,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超脱境界的想象。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