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仲屯田次韵

· 苏轼
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 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 欲遣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渼(měi)陂(bēi)岑(cén):渼陂是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岑指小而高的山。这里“渼陂岑”指代友人所在之地。
  • 诗盟:诗人间的盟会,有互相唱和交流诗作之意。
  • 大木百围:形容树木粗大,百围表示极粗。
  • 远籁(lài):远处传来的声音。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 朱弦三叹:用熟牛皮(朱弦)张瑟,发音悲凉;三叹指反复咏叹。这里形容音乐高妙,余韵悠长。
  • 遗音:指音乐演奏停止后仍留存于耳边的余音。
  • 赓(gēng):续,酬和。
  •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

翻译

入秋之后就没再见到你所在的渼陂山川,没想到相隔千里还能忽然重新追寻到诗盟旧约。那粗大的树木在风中传来远处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如朱弦拨响吟叹声声,仿佛还留存着余韵。清凉之风席卷大地将残余的暑气驱散,洁白的月光在天空流淌,扫尽积聚的阴霾。可又要派遣谁来续写这绝妙的诗篇呢?此刻只有满阶的桐叶,伴着秋虫的吟唱。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复友人仲屯田的和诗。开篇点题,表达虽与友人远隔千里,但诗约重寻的喜悦。“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两句,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将自然之声与音乐之美交融,展现出雄浑而又空灵的意境,暗示友人诗作韵味悠长。“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对仗工整,描绘出一幅清爽高洁的秋夜之景,不仅实写时令变化,也蕴含着心境的转变,由夏日的烦暑过渡到秋夜的澄明。尾联“欲遣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则表达出对友人诗作的高度赞赏,以景语收束,满阶桐叶与秋虫之吟烘托出静谧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侧面烘托出友人诗作的超凡,也流露出自己难以找到与之匹配、可延续佳作的惆怅之感,余味无穷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典雅但不失自然,情感丰富且含蓄,体现了苏轼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