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山人园

· 苏轼
壁间一轴烟萝子,盆里千枝锦被堆。 惯与先生为酒伴,不嫌刺史亦颜开。 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 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萝子:卷轴画的名称,具体所绘内容不详。
  • 锦被堆:形容盆里花枝繁茂,如同堆叠的锦绣被子,此处夸张地描绘花朵数量多、色彩艳丽。
  • 刺史:苏轼当时担任相应官职,这里以“刺史”代指自己 。
  • 纤纤:形容微风轻柔的样子。
  • 白雨:夏天的雷阵雨,雨色白而急,所以叫白雨 。
  • 归轩:指返回时乘坐的车子。

翻译

走进张山人的园子,只见墙壁上挂着一幅名叫烟萝子的画卷,花盆里千万枝花绽放,好似锦绣堆积。我常常和先生一起结伴饮酒,先生不嫌弃我这个刺史,相处间大家都笑颜常开。轻柔的微风中,麦地里黄花摇曳纷繁,飒飒的雨声好似催促着灵感作诗,转眼间白亮的雨幕就扑面而来。听说您家的井水水质绝佳,回去时我可要在坐车离开前,讨得满满一瓶带回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游览张山人园时的欢乐情景。开篇通过对园中的画卷和繁茂花丛的描写,展现园子的雅致与生机。“惯与先生为酒伴,不嫌刺史亦颜开”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主客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体现出彼此不拘身份、畅快交游的情谊。颔联“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细腻地捕捉了园中的自然景色变化,微风拂麦、黄花纷扬,紧接着雨幕骤至,既烘托了园中的清幽氛围,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大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和欣然心境。结尾“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则别出心裁,以讨要井水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园子的喜爱甚至有些眷恋不舍之情,从侧面反映出园中生活给诗人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语言平实,却将诗人在园中的所见所感生动呈现,字里行间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情感真挚自然,体现了苏轼诗歌独特的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