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缠头曲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转关》、《濩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鹍(kūn)弦铁拨:鹍弦,用鹍鸡筋做的琵琶弦;铁拨,弹奏弦乐器用的拨子。代指精美的乐器。
- 乐府旧工:过去在乐府中当乐工的人。
- 尚叟:姓尚的老人。
- 喙(huì)硬眼无人:形容性情倔强,不肯迎合他人。喙,嘴。
- 坐此:因为这个原因。
- 翠鬟(huán):妇女环形的发式,这里代指年轻女子。
- 呼韩妇:指技艺高超的乐伎。呼韩,通常指匈奴单于呼韩邪,这里或许借指善于弹唱的人。
- 掣(chè)回:很快地拉回、回转。
- 垢(gòu):污垢。
- 青衫不逢湓浦客: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故,这里指女子没有遇到像白居易那样的知音。青衫,官职低的服饰;湓浦客,指白居易。
- 红袖漫插曹纲手:红袖,代指女子;曹纲,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说这女子虽有技艺却未得施展机缘。
- 哀骀(tái)佗:出自《庄子》,形容一种奇特的人,这里指遇到了知音。
- 臂韝(gōu):古人射箭时套在手臂上的皮制护袖,这里指操持家务。
- 躬井臼(jiù):亲自从事打水舂米等家务劳动 。
- 《转关》、《濩(hù)索》:都是乐曲名。
- 雷辊(gǔn):如雷声轰鸣滚动。
- 窗牖(yǒu):窗户。
- 锦缠头: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人以锦帛相赠,称为“缠头”。
翻译
如今世上已经没有用鹍弦和铁拨弹奏的美妙音乐了,乐府里过去的乐工只剩尚老头。尚老头一生性情倔强,眼睛里看不上别人,就因为这个一直穷困潦倒,如今头发都白了。 有个十七岁的美丽女子,她的弹奏指法已经堪比那些高超的乐伎。她的人生就像轻帆渡海却被海风猛然吹回,满脸都是灰尘与泪水和污垢。 她没有像琵琶女遇到江州司马那样遇到知音,即便有非凡技艺也难以施展。但后来她遇到了自己的知音,从此便套上护袖操持起家务。 我惭愧自己又穷又病,有诸多不足,但还是勉强对着菊花饮着白酒。女子弹奏《转关》《濩索》等乐曲,节奏神情动人,那声音如雷声在空堂滚动震撼着窗户。 她四根弦一抹然后相拥站起,向我拜了又拜,以表示对我的敬意。世人只知道用锦帛送作酬劳,我来为你写一首诗,让你的技艺和故事永远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民间艺人命运的感慨之作。开篇先通过鹍弦铁拨引出尚老头,展现其因性格倔强而困穷白首的命运,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感慨的基调。接着描写翠鬟女子,以渡海受阻比喻其坎坷境遇,以不逢知音表达其才华被埋没之憾。随后讲述女子遇到知音后安心居家的转变。诗人在诗中融入自身的感慨与谦逊之情,面对女子美妙的演奏,即便自己贫病交加也强颜以对。最后诗人表示要作诗让女子名传后世,可见苏轼对民间艺术人才的尊重与珍视。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以叙事的方式层层递进,感情真挚深沉 ,既有对民间艺人悲惨命运的同情,也有对艺术之美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