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
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
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馀睡色。
城东泗水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
安得青丝络骏马,蹙踏飞波柳阴下。
奋身三丈两蹄间,振鬣长鸣声自乾。
少年狂兴久已谢,但忆嘉陵绕剑关。
剑关大道车方轨,君自不去归何难。
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平明:天亮的时候。
- 坐衙:旧时官吏坐堂办公。
- 暖席:坐得温暖。
- 倒屣(xǐ):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 蒙笼:模糊不清的样子。
- 泗水:水名。
- 蹙(cù)踏:踩踏。
- 振鬣(liè):抖动马的鬃毛。
- 自乾:自然干燥。
- 方轨:车辆并行。
翻译
天亮时坐在衙门里都坐不暖座位,回来后就关上门闲待一整天。躺着听到客人到来急忙倒穿鞋子去迎接,两眼还带着朦胧的剩余睡意。城东边的泗水不远走着就可以到达,道路转弯处河洪翻滚着像雪一样白。怎样才能得到青色的缰绳拴住骏马,在柳阴下踩踏飞波。在三丈的距离中奋身而起就在两蹄之间,抖动长鬃鸣声自然高亢。少年时的狂放兴致早就已经消退,只回忆嘉陵江围绕着剑门关的情景。剑关的大道车辆可以并行,你自己不前去回来又有什么困难。山中的老朋友应该会大笑,修建屋室种植柳树什么时候回来。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与友人的交往情景,以及对过往的回忆和感慨。诗的开头展现了诗人办公后的闲适,接着写迎接客人时的急切和睡眼惺忪。对泗水和河洪的描写富有画面感,凸显了环境之美。骏马在柳阴下奔腾的想象画面,则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回忆起少年时的狂兴和对剑关等地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思绪的跳转和感慨时光流逝。最后提到友人的反应和对归期的思考,让整首诗更具韵味。整体语言质朴自然,既展现了生活的细节,又蕴含了诗人的内心思绪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