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苏辙
宇宙非不宽,闭门自为阻。 心知外尘恶,且忍闲居苦。 跏趺默非睡,龛灯翳复吐。 道士为我言,婴儿出歌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跏趺(jiā fū)**: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也称“双盘”。
  • 龛灯: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小阁子中所点的灯。
  • 翳(yì) :遮蔽,这里指灯光被遮蔽。
  • 婴儿:在道教内丹学中,“婴儿”代表修炼者在特定状态下身心的一种意象化的表现,代表一种纯净、天真的状态 。

翻译

宇宙并非不够宽广,但关上房门就仿佛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心里明白外界凡尘有着诸多丑恶,所以只好暂且忍受闲居时的种种苦闷。我盘腿静坐,默默冥想并非在睡觉,佛龛中的灯光忽被遮蔽,忽而又重新透出光亮。有道士跟我讲,在修炼中仿佛能看到婴儿般纯净的意象在起舞欢歌。

赏析

这首诗呈现了苏辙在一种幽居自处心境下的思考与感悟 。开篇“宇宙非不宽,闭门自为阻”,以一种宏阔和狭小、开放与封闭的强烈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在尘世与自我精神世界间的纠结与选择。他明知宇宙宽广,但选择闭门,是为了阻隔外界的尘恶。“心知外尘恶,且忍闲居苦”直白地表明诗人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洞察以及甘愿承受闲居之苦以坚守内心纯净的态度。

“跏趺默非睡,龛灯翳复吐”这两句通过描写自己修禅静坐时的细节,“跏趺”表明诗人处于一种潜心修炼的姿态,“默非睡”突出并非简单入眠,而是一种在寂静中思索冥想的状态。龛灯的“翳复吐”则仿佛暗示着内心的光明虽偶有迷失,但总会重新焕亮,象征着诗人内心信念的不断摇摆与坚定 。

末尾“道士为我言,婴儿出歌舞”,引入道士所言及“婴儿出歌舞”这一玄妙神秘的意象,带给诗歌一层超脱尘世之感。“婴儿”意象代表着纯净与自然,暗示着诗人在这种幽居修炼状态下,内心渴望达到一种如婴儿般不受世俗沾染的境界,整首诗于平淡闲居中蕴藏着深刻的内心修炼与自我探寻。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