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重阳酒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曲甘泉家自有。
黄花抱蕊有佳思,金火未调无好手。
老奴但欲致村酤,小婢争言试三斗。
我年七十似童儿,逢节欢欣事从厚。
廪粟已空豆方实,羔豚虽贵鱼可取。
病嫌秋雨难为腹,老咽馋涎空有口。
折花谁是送酒人,来客但有邻家父。
闭门一醉莫问渠,巷争不用缨冠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酿 (niàng):酿酒
- 重阳酒: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时饮用的酒,通常用菊花等原料酿制
- 香曲 (xiāng qū):酿酒时使用的发酵剂
- 甘泉:甜美的泉水
- 抱蕊 (bào ruǐ):指菊花的花蕊尚未开放
- 金火 (jīn huǒ):古代酿酒的一种方法,用金色的火候控制发酵过程
- 好手 (hǎo shǒu):技艺高超的酿酒师
- 村酤 (cūn gū):乡村自酿的酒
- 三斗 (sān dǒu):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指少量的酒
- 廪粟 (lǐn sù):仓库中的粮食,泛指食物储备
- 羔豚 (gāo tún):小羊和小猪,指节日时的菜肴
- 馋涎 (chán xián):口水,形容食欲强烈
- 邻家父 (lín jiā fù):邻居的老人
- 缨冠 (yīng guān):古代官员的冠冕,这里借指权势或帮助
翻译
家人们想酿制重阳节专用的酒,香甜的发酵剂和甘甜的泉水都是自家准备。那些黄花花蕊含苞待放,仿佛带着美好的愿望,只是还没到最佳的调和火候,没有高明的手艺。老仆只想弄点乡间自酿的酒,小丫鬟们却争着说要试着酿三斗。我已经七十岁了,却像孩子般逢节就高兴,凡事都希望能多一些。仓库里的粮食虽已吃完,但豆子正饱满,虽然小羊和猪肉贵,但鱼也是可以考虑的。秋天的雨水使我身体不适,吃东西都困难,只是嘴馋得空张着。谁会摘下菊花来陪我饮酒呢?来的客人只有邻居的老父亲。不如关上门痛饮一场,别管外面的纷争,就连街坊间的援助也不必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重阳节前的家中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气氛和节日的欢乐。诗人通过写家人准备酿重阳酒,展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流露出诗人虽年迈但仍保持童心,对美食和美酒的向往,以及对邻里友情的珍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秋季疾病和物质短缺,诗人选择的是乐观豁达的态度,不愿去寻求外界的帮助,而是选择自我满足,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整首诗温馨而质朴,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
苏辙的其他作品
-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太后阁六首 》 —— [ 宋 ] 苏辙
- 《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 其二 》 —— [ 宋 ] 苏辙
- 《 土牛 》 —— [ 宋 ] 苏辙
- 《 偶游大愚见馀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言西湖旧游将行赋诗送之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 》 —— [ 宋 ] 苏辙
- 《 闲居五咏杜门 》 —— [ 宋 ] 苏辙
- 《 次韵子瞻登望海楼五绝 》 —— [ 宋 ] 苏辙
- 《 次韵景仁招宋温之职方小饮 》 —— [ 宋 ] 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