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

· 苏轼
鹅溪清丝清如冰,上有千岁交枝藤。 藤生谷底饱风雪,岁晚忽作龙蛇升。 嗟我虽为老侍从,骨寒只受布与缯。 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 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 醉中倒著紫绮裘,下有半臂出缥绫。 封题不敢妄裁剪,刀尺自有佳人能。 遥知千骑出清晓,积雪未放浮尘兴。 白须红带柳丝下,老弱空巷人相登。 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鹅溪:地名,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以产绢著名。
  • 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 髯卿:指苏轼的朋友。
  • 绮(qǐ)裘:华丽的皮衣。
  • 缥绫(piǎo líng):淡青色的丝织品。

翻译

鹅溪的清丝清澈如冰,上面有着上千年的交错枝藤。藤生长在谷底饱经风雪,年末时忽然如同龙蛇飞升。可叹我虽然身为老侍从,身体寒冷只穿着布和丝织品。床头的锦被还没还给客人,坐着就觉得芒刺在背。哪像你晚年才显贵,福禄正好像那江水不断增加。醉中倒穿着紫色的华丽皮衣,下面露出淡青色的丝织品半臂。封口题字不敢随意裁剪,用刀尺自然有佳人能行。远远知道一千骑兵在清晨出动,积雪还未扬起浮尘。白胡须红丝带在柳丝下,老弱之人在空巷中相互登上。只要让奇特的花纹露出在领袖处,我的胡须虽然老了也没人厌恶。

赏析

这首诗以清丝为引,既描绘了清丝的特征和来历,又通过与自身的对比,体现出对朋友迟来富贵的羡慕和自身处境的一种感慨。诗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各种形象,如清丝的冰清、藤的饱经风霜后的变化、自身穿着的寒酸和朋友的华贵服饰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通过对朋友出行场景的想象,进一步烘托出朋友的尊荣。整体语言活泼而富有韵味,在表达情绪的同时充满了画面感和诙谐之意。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