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心字

· 苏轼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 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 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 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 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 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寥上人:宋僧道潜的别号。
  • 智果院:寺院名。
  • (hè):坑谷,深沟。
  • (cén):小而高的山。
  • 攒金:聚集金色。
  • 卢橘:即枇杷。
  • (wù):四周高而中间凹下的地方。
  • 玉醴(lǐ):美酒。
  • (zān):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翻译

涨起的水又返回旧日的沟壑,飞动的云思念着过去的山岑。想起你这位忘却家室的僧人,也有着回归的心思。三间房舍获得了幽静寂静,几步之间就藏着清幽深邃。金黄色的枇杷聚集在山坞里,杨梅林里散布着烟火。茶笋中都饱含着禅意,松杉真是法音的象征。云崖边有浅浅的水井,那美酒常常有半寻深。于是命名为参寥泉,可以洗涤隐士的衣襟。互相携手在横岭之上,并不觉得衰老之年在侵袭。一眼能吞没江湖,万千景象蕴含着古今。希望你再稍微营建一下,晚年时好解下我的发簪。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的情景以及周围的环境和众人的心境。诗中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如涨水、飞云、壑、岑等,又展现了智果院的清幽之境,如房舍、清深的环境、卢橘坞、杨梅林等。同时还融入了禅意元素,如茶笋、松杉、法音等。诗人与参寥上人携手在岭上,表达了一种超脱豁达的情怀,对自然和禅境的感悟。最后表达了希望参寥上人进一步建设以及对未来相伴的期待。整体意境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苏轼对自然和禅道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