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hè)诗。
- 倅(cuì):副职,这里指王定国任扬州通判。
- 天游:放任自然遨游。
- 红尘:指人世间。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 何逊:南朝梁诗人,曾在扬州任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 ,后多称扬州为“何逊扬州”。
- 朱颜:红润的容颜。
- 黑头:即黑头公,谓年少而居高位者,此处指自己年纪尚不算老 。
- 虞卿:战国时游说之士,因救魏齐,弃相印与魏齐遁。困于大梁,乃著书自娱。
翻译
我将此身寄托于江海放任自然地遨游,但一旦落入尘世就很难再摆脱世俗的羁绊。没有允许司马相如返回蜀道,却白白让何逊留在扬州。又惊讶地发现白酒似乎在催促着黄菊绽放,还好欣慰的是我红润的容颜映照着尚还乌黑的头发。要赶紧著书立说这可是千古流传的大事,就像虞卿即便困于穷愁之中也应不会有丝毫厌烦。
赏析
这首诗苏轼借与王定国的唱和,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开篇“此身江海寄天游,一落红尘不易收”以感慨之语,表达自己在尘世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未许相如还蜀道,空教何逊在扬州” 运用司马相如和何逊的典故,写出有才华之人的不同境遇,暗暗契合王定国在扬州任职这件事 。“又惊白酒催黄菊,尚喜朱颜映黑头”,先惊岁月易逝,后喜自身还未过度衰老,心态复杂。结尾“火急著书千古事,虞卿应未厌穷愁” 借虞卿著书抒发出苏轼即便处于困顿,也仍怀有着追求千古流传之事业的大志。整首诗既饱含着人生感叹又充满积极的人生态度,用典巧妙自然,情感多元且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