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定国倅扬州

· 苏轼
此身江海寄天游,一落红尘不易收。 未许相如还蜀道,空教何逊在扬州。 又惊白酒催黄菊,尚喜朱颜映黑头。 火急著书千古事,虞卿应未厌穷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hè)诗。
  • 倅(cuì):副职,这里指王定国任扬州通判。
  • 天游:放任自然遨游。
  • 红尘:指人世间。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 何逊:南朝梁诗人,曾在扬州任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 ,后多称扬州为“何逊扬州”。
  • 朱颜:红润的容颜。
  • 黑头:即黑头公,谓年少而居高位者,此处指自己年纪尚不算老 。
  • 虞卿:战国时游说之士,因救魏齐,弃相印与魏齐遁。困于大梁,乃著书自娱。

翻译

我将此身寄托于江海放任自然地遨游,但一旦落入尘世就很难再摆脱世俗的羁绊。没有允许司马相如返回蜀道,却白白让何逊留在扬州。又惊讶地发现白酒似乎在催促着黄菊绽放,还好欣慰的是我红润的容颜映照着尚还乌黑的头发。要赶紧著书立说这可是千古流传的大事,就像虞卿即便困于穷愁之中也应不会有丝毫厌烦。

赏析

这首诗苏轼借与王定国的唱和,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开篇“此身江海寄天游,一落红尘不易收”以感慨之语,表达自己在尘世中身不由己的无奈。“未许相如还蜀道,空教何逊在扬州” 运用司马相如和何逊的典故,写出有才华之人的不同境遇,暗暗契合王定国在扬州任职这件事 。“又惊白酒催黄菊,尚喜朱颜映黑头”,先惊岁月易逝,后喜自身还未过度衰老,心态复杂。结尾“火急著书千古事,虞卿应未厌穷愁” 借虞卿著书抒发出苏轼即便处于困顿,也仍怀有着追求千古流传之事业的大志。整首诗既饱含着人生感叹又充满积极的人生态度,用典巧妙自然,情感多元且细腻。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