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游斜川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谪(zhé)居:被贬谪之后居住。
- 澹(dàn):安然。
- 靖节:即陶渊明,私谥“靖节”。
- 渌(lù):清澈。
- 洑洄(fú huí):回旋的水流。
- 俦(chóu):伴侣。
翻译
被贬居住生活平淡没什么事,和年老退休好像没什么不同。虽然已经超过了陶渊明的年纪,但还能去斜川游玩。春天江水清澈还没有起波浪,人躺在船上船自然漂流。我本来没有什么特定的去向,随意跟着鸣叫的海鸥漂浮。在水流中间遇到回旋之处,就舍弃船登上层层山丘。有能一起喝酒的口,何必非要遇到我的同伴。经过你写诗就像你的父亲,我唱你就马上应和。不知道陶渊明,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快乐。问问曾点你觉得怎样,不会像圣人那样有忧虑。问问老人为何而笑,不是因为子路和冉有。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心境。诗中描述了他在谪居生活中的自在状态,如春江泛舟,随意漂流。即使身处困境,他依然能享受自然的美好,寻得内心的宁静。他将自己和陶渊明相比,虽年岁已超,但还有着那份闲情雅致。诗中与友人的互动,对古人的思考,都展现出他的博学和旷达,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整体意境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反映了苏轼在特殊境遇下依然乐观处世的态度。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其一 》 —— [ 宋 ] 苏轼
- 《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滕大夫三首雪浪石二 》 —— [ 宋 ] 苏轼
- 《 读《王衍传》 》 —— [ 宋 ] 苏轼
- 《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 》 —— [ 宋 ] 苏轼
- 《 和张昌言喜雨 》 —— [ 宋 ] 苏轼
- 《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