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矉(pín):同“颦”,皱眉。
- 笴(gě):箭杆。
- 夥(huǒ):多。
- 嵬騀(wéi ě):高大。
翻译
我虽然不擅长书法,但对于书法的理解没人能比得过我。如果能通晓书法的意旨,常常说不特意学习也可以。容貌美丽也可能会有皱眉,玉璧美丽又何妨是椭圆的呢。端庄中夹杂着流畅华美,刚健里包含着婀娜姿态。喜好书法常常自我讥笑,不只是你也很这样认为。写成了就随手丢弃,却错误地被旁人包裹收藏。字体的情势本来是宽阔洒落的,结束时却变得细致微小。你的诗也被人推崇,话说得重了我也不敢承受。近来又学习射箭,力量薄弱担心不能拉开官箭。爱好很多最终却无成,不精通又有什么用有那么多呢。什么时候能完全摒弃,所有事都交付给懒惰。我听说古代的书法道理,守骏不如用跛脚的马。世俗的书法都苦于骄傲,众人中强自高大。钟繇、张芝已经远去很久了,这话与当下的风气不相符。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论述自己对书法的见解。诗中他表达了对书法意旨理解的自信,认为不一定要专门学习。同时提到书法之美应兼收并蓄多种风格。他也自嘲自己对书法的态度及作品,认为自己虽有时随手写就却被他人重视。苏轼还谈到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及认识,如射箭等。最后他提到古代书法的道理,并感慨当下世俗书法的风气。整首诗体现了苏轼的独特见地和旷达心态,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阐述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感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曹子方龙山真觉院瑞香花 》 —— [ 宋 ] 苏轼
- 《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 —— [ 宋 ] 苏轼
- 《 南乡子 》 —— [ 宋 ] 苏轼
- 《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 —— [ 宋 ] 苏轼
- 《 雪诗八首 》 —— [ 宋 ] 苏轼
- 《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谓之鸡笼山,予更名独秀峰。今复过之,戏留一绝 》 —— [ 宋 ] 苏轼
- 《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 —— [ 宋 ] 苏轼
- 《 戏书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