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斿二首

· 苏轼
异时长怪谪仙人,舌有风雷笔有神。 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 气吞馀子无全目,诗到诸郎尚绝伦。 白发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韵脚来写作诗词,叫做“和”。
  • 王斿(yóu):苏轼友人。
  • 异时:从前。
  • 谪仙人:原指李白。贺知章曾称赞李白为谪仙人,说他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这里用来借指友人王斿。
  • 舌有风雷:形容言辞声韵气势若风雷,非常壮阔。
  • 笔有神:意思是作诗行文如有神助,技艺高超。
  • 骑鲸:骑着鲸鱼。神话传说中仙人常骑鲸鱼遨游。
  • 汗漫:广阔无边的意思,这里指辽阔的天空或海洋。
  • 扪(mén)虱:用手捉虱子。形容不拘细节,自由随意谈话。
  • 气吞馀子:形容气势豪迈,可以压倒众人 。出自唐代李白《李太白集·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刘兄英豪人, 精神大义均。 论兵若回指, 据鞍轻七尺。 由来重然诺, 剑水肝胆裂。 此行横道义, 此去洗尘埃。 孟冬风沙紧, 秦地山川凉。 悬壶子有政, 郭景纯是仙。 气吞万人将, 心向一明主。”
  • 无全目:原指“目无全牛”,这里表示极其轻视,看不起他人。《庄子·养生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比喻技艺高超,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这里 “无全目” 意为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 绝伦:独一无二,超过同辈。
  • 故交:老朋友。
  • 苍旻(mín):苍天。旻,秋天,亦指天。

翻译

从前常常奇怪那如同谪仙人般的你,言辞似风雷,笔下如有神助。听说你像仙人骑着鲸鱼遨游在广阔天地间,还记得曾经一起不拘小节,谈论人生的悲伤与艰辛。你气势豪迈,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你的诗作在众多才俊之中依然是超群绝伦。如今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朋友只能空空地合上你的书卷,泪水如河东流,仰头质问苍天为何如此。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王斿的和诗,饱含着对友人深深的赞赏与怀念。开篇以“谪仙人”来形容王斿,高度夸赞友人非凡的文采,可以说是下笔如神,言语似有风雷之势 ,生动地展现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一句通过想象与回忆,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骑鲸游汗漫”充满了浪漫奇幻的色彩,让人联想到王斿超脱尘世的洒脱;“扪虱话悲辛”则是回归平常生活,两人一起随意交谈生活中的苦难与艰辛,体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气吞馀子无全目”再次强调王斿的豪迈气势和非凡才情,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有一种傲然独立的气魄。“诗到诸郎尚绝伦”则指出在众多文人之中,王斿的诗歌依然出类拔萃,无人能及。

最后两句情感基调急转直下,“白发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苏轼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友人形象示人,面对故人的作品只能徒然掩卷叹息,悲伤的泪水如河水般奔涌,仰头质问苍天,充分地抒发了挚友离世后无法排遣的悲痛。整首诗,从对友人的称赞描绘,到回忆相处点滴,再到抒发思念哀痛,情感层层递进,真挚深刻,感染力极强。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