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子由

· 苏轼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斲轮手,堂下笑桓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埃简: 指堆积的尘埃中的书籍,古代简牍常覆有尘埃。
  • 蠹虫: 集体名词,指书蛀虫,比喻贪婪读书或钻营的人。
  • 圣人意: 圣人的思想或深意。
  • 不尽书籍中: 意思是圣人的智慧并非仅限于书本之中。
  • 曲尽弦犹在: 弓弦虽然已经拉到极限,但还没有断,比喻事物虽已达到极致,但仍有所保留。
  • 器成机见空: 事物完成后,背后的巧妙设计就显得空洞无物,引申为大巧若拙的道理。
  • 斲轮手: 原指技艺高超的车轮制造者,此处比喻技艺精湛的工匠或智者。
  • 堂下笑桓公: 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曾因嘲笑鲁班(即斲轮手)的手艺而自取其辱,此处暗指苏轼对子由的调侃。

翻译

书房里堆满了蒙尘的书籍,子由你像书蛀虫一样研读它们。 谁能真正理解圣人的智慧,那并不只藏在这些书中。 即使技艺已达巅峰,仍有余力,就像琴弦虽已拉紧,却没有断裂。 看似简单的作品背后,藏着深邃的智慧,就像完成的机械让人看到的是空洞。 多么巧妙的车轮匠人啊,就像堂下的桓公嘲笑鲁班,你子由的才华却让我笑了。

赏析

此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了子由专注于学问的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对圣人智慧的追求和探索。诗人通过比喻,把子由比作“蠹虫”,既有戏谑之意,也赞扬了他的勤奋。同时,诗中借“曲尽弦犹在”和“器成机见空”的典故,寓言了学问之道在于领悟而非死记硬背,暗示了深沉的哲理。最后以桓公的故事作结,表达了对子由独特才能的欣赏,以及对他超越表面学问的赞赏。整首诗幽默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轼对学问与智慧的独特见解。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