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人生本无有,众幻妄聚耳。
手足非吾亲,何况妻与子。
偶来似可乐,强作室家喜。
忽去未免悲,欣成要矜毁。
君家两岁儿,毕竟何自始。
变化违初心,涕泗剧翻水。
吾侪近始悟,造物聊复试。
道力竟未完,聪明信难恃。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众幻妄聚耳:各种虚幻的事物虚妄地聚合罢了。“幻”指虚幻,“妄”是虚妄。
- **手足:这里代指兄弟。
- **欣成要矜毁:“欣成”指因成功、有所得而欣喜;“矜毁”,“矜”有自负之意,这里大致可理解为面对失去(毁)时的态度。全句意思是人对于得失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 **涕泗剧翻水:“涕泗”(tì sì),指鼻涕和眼泪,这里表示哭泣流泪。“剧翻水”形容眼泪像翻滚的水一样不停地流。
- **吾侪(wú chái):我们。
- **道力:这里指对某种道(如道家、佛家思想等)的领悟和践行所产生的力量。
翻译
人生原本是没有什么实在的,都是各种虚幻不实的东西虚妄地聚合在一起罢了。兄弟都不算真正最亲近的人,更何况妻子和孩子呢。偶然到来似乎值得快乐,勉强做出家庭带来喜悦的模样。忽然离去难免让人悲伤,得到时满心欢喜,失去时便十分痛苦。你家才两岁的小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生命出现这样的变故违背了当初美好的心愿,泪水止不住像翻涌的水一样。我们这些人最近才有所领悟,这不过是造物者姑且做的一场考验。看来我们对道的领悟和践行的力量终究还不够完善,人的聪明也实在难以依靠。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近似哲学思辨的角度来安慰苏轼失去幼子之痛。诗的开篇便以一种超脱尘世的观点,认为人生一切事物都是虚幻聚合,淡化了对亲情关系的执念,这看似无情却意在引导苏轼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待生命中的得失。中间描述人们面对亲人生离死别时常见的情感反应,如得之欣喜、失之悲伤,让读者感受到生命无常带来的起伏。通过提及苏轼两岁幼子的变故,具体地将这种痛苦呈现出来,引发读者深深的同情。最后归结到对生命遭遇的思考,认为这是造物的考验,而人们自身的“道力”不够强大,聪明也不可靠,体现出苏辙对生命奥秘和人生苦难的一种深刻反思与豁达态度。整个作品在安慰挚友的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探寻,情与理相融合,平淡之中饱含深情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