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寄子由二首

· 苏轼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茶亦甘。 有命谁怜终反北,无心却笑亦巢南。 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 赖有祖师清净水,尘埃一洗落毵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瘴雾: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有毒湿气,对人体健康有害。
  • 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代指作者的故乡。
  • :甜美,此处形容茶的味道。
  • :同情,怜悯。
  • 终反北:最终返回北方(指中原),与前句的“归去”相呼应。
  • 亦巢南:比喻自己被迫流落在南方(南方鸟筑巢于树上,此处暗指贬谪之地)。
  • 伧语:粗俗的方言,这里指蛮人的语言。
  • 脾病:指身体不适,可能因气候或心情影响。
  • 萦缠:纠缠,持续不断。
  • 岭岚:山间的雾气。
  • 赖有:幸亏有。
  • 祖师:佛教用语,指开宗立派的高僧。
  • 清净水:指禅宗修行中的清心寡欲,也可理解为精神寄托。
  • 毵毵: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而柔软。

翻译

在偏远的山林里饱受瘴气侵扰,即使回归中原,品茶也觉得格外香甜。虽然命运让我流放到北方,但无心之人反而在这南方找到一丝笑意。习惯了蛮人的语言,仿佛成了他们的方言,身体的不适伴随着山岚缭绕。还好有佛祖的清净之水,能洗尽心中的尘埃,让我心境变得如此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岭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艰难环境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描述岭南的恶劣环境和文化差异,以及对禅宗思想的依赖,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超脱的心境。同时,诗中的“终反北”、“亦巢南”等句,隐含着对仕途起伏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领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和智慧。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