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见寄

· 苏轼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时:清明的时代,指政治相对开明的时候。
  • 怨不容:指自己遭受的不满或不被容纳的情况。
  • :只是,仅仅。
  • 吾道与君东:意指我们的理想和道路都向东发展,暗指仕途上的共同经历。
  • 淮南:古代地区名,这里借指朝廷或权势者。
  • 冀北:古代另一地区名,这里比喻故乡或退隐之地。
  • 独鹤:孤独的鹤,常用来象征高洁之士。
  • 群乌:比喻众多的世俗之人。
  • 雌雄:此处双关,既指乌鸦不分雌雄,也暗示是非难辨。
  • 庐山:位于江西,苏轼曾在此游历。
  • 幽人:指隐居的人。

翻译

在这个相对清明的时代,我却因不满而被排斥,只能感叹我和你一样,仕途之路都在东方延伸。只是闲聊就能让那些朝廷上的权贵感到害怕,当我们真的离开官场,才会明白故乡的宁静有多么珍贵。像我这样的孤独高洁之人,不必为世俗的眼光所动,那些乌合之众也无法分辨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庐山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正适合我和你这样的人深入探索,享受隐居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应刘道原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怨不容”、“淮南惧”等词,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同时以“独鹤”自比,强调自己的清高品格。诗人强调即使在“清时”,仍然有不容之地,暗示了他对于仕途的清醒认识。结尾提到庐山的幽深之处,寓意着诗人渴望远离尘嚣,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知识的深度探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富有哲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