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至巴河口迎子由
去年御史府,举动触四壁。
幽幽百尺井,仰天无一席。
隔墙闻歌呼,自恨计之失。
留诗不忍写,苦泪渍纸笔。
馀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
江流镜面净,烟雨轻羃羃。
孤舟如凫鹥,点破千顷碧。
闻君在磁湖,欲见隔咫尺。
朝来好风色,旗脚西北掷。
行当中流见,笑眼清光溢。
此邦疑可老,修竹带泉石。
欲买柯氏林,兹谋待君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御史府:古代官署,负责监察官员。
- 四壁:喻指困境,无处可逃。
- 幽幽:深邃的样子。
- 仰天无一席:形容处境艰难,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
- 歌呼:歌声和呼唤声。
- 计之失:计划或决策的失误。
- 湿渍:水或其他液体浸湿。
- 馀生:剩下的岁月。
- 乐事:快乐的事情。
- 烟雨轻羃羃:形容烟雾细雨轻轻笼罩。
- 孤舟如凫鹥:孤独的小船像野鸭或鸥鸟。
- 磁湖:地名,在湖北黄石。
-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 旗脚:旗帜的下端。
- 中流:江心。
- 清光溢:笑容清澈明亮。
- 此邦:这里,指巴河口。
- 修竹:高大的竹子。
- 柯氏林:姓柯的人家的树林。
- 谋:计划。
翻译
去年在御史府的日子,处处碰壁,生活困顿。 深井里只能看到天空,仿佛连个容身之处都没有。 隔着墙能听到外面的歌声和呼唤,我只能自责自己的失误。 写下的诗不忍卒读,悲伤的泪水打湿了纸笔。 剩下的日子还能有什么指望?如今能有这样共享快乐的时光真幸运。 江水如镜般清澈,烟雨朦胧,景色宜人。 独自的小舟如同野鸭,点缀在一片碧绿的江面上。 听说你在磁湖,我们相距如此之近。 早晨风和日丽,旗帜随风向西北飘扬。 行至江心,你的笑容如清光满溢。 在这地方,我似乎能终老,周围环绕着修长的竹子和泉水石头。 想买下柯家的树林,这个打算只有你能帮我实现。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巴河口迎接弟弟苏辙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困境的反思,对兄弟重逢的喜悦,以及对眼前美好生活的珍惜。通过描绘江景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中的“旗脚西北掷”象征着希望和机遇的到来,而“欲买柯氏林”则寓示着对平静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苏轼诗歌的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 —— [ 宋 ] 苏轼
- 《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二首 其二 》 —— [ 宋 ] 苏轼
- 《 迨作《淮口遇风诗》,戏用其韵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 —— [ 宋 ] 苏轼
- 《 和陶拟古九首 》 —— [ 宋 ] 苏轼
- 《 隆中 》 —— [ 宋 ] 苏轼
- 《 待旦 》 —— [ 宋 ] 苏轼
- 《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