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
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
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
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
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
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
狂生来索酒,一举辄数升。
浩歌出门去,我亦归瞢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 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 端门:宫殿的正门。
- 罘罳(fú sī):古代一种屏风。
- 觚棱(gū léng):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
- 宵兴:夜间起来。
- 牙旗:饰有象牙的大旗。
- 云房:仙道者的居所。
- 鬅鬙(péng sēng):头发散乱貌。
翻译
前年侍从天子的车驾,在宫殿正门看到千万枝灯。如璧的明月挂在屏风之上,珍珠般的星星点缀在宫殿的瓦脊。去年在中山府,虽年老有病也在夜间起来。牙旗穿过夜市,铁马的声响在春天的冰面上回荡。今年在江海之上,借住在山中僧人的房舍。也再次举起灯烛,在松间看到层层光影。在桄榔林中闲走,树林稀疏,月光下头发散乱。使君摆下酒宴,箫鼓之声转向松陵。狂生前来索要酒喝,一举就是好几升。放声高歌出门而去,我也归去昏昏沉沉。
赏析
这首诗回顾了苏轼三年来在上元夜不同的境遇。从早年侍从天子观灯的庄重辉煌,到后来在不同地方度过上元夜的经历。既有在中山府老病却仍宵兴的坚韧,也有在江海云房的闲适宁静。通过对不同场景和心境的描绘,展示了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复杂多变的情绪。诗中对景物和氛围的刻画细腻,如明月、星星、牙旗、铁马、松间光影等,增添了诗意的美感。最后描述狂生索酒、自己归去的情景,为全诗增添了一分疏放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