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行全、道士何宗一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一首

· 苏轼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揭。 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 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 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 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 崎岖拾松黄,欲救齿发弊。 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 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 齐厨釜无羹,野饷篮有蕙。 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 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 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 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践:指胜游,美好的游历。
  • 屦(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 瘴花:南方瘴气地区所开的花。
  • :提起,举起。
  • 斜川:这里借指一起游玩的人。
  • 黄冠:道士的别称。
  • 毳(cuì):鸟兽的细毛。

翻译

断桥阻隔了美好的游历,脱鞋高兴地轻轻提起。瘴气地区的花已经繁密红艳,官府的柳树依然稀疏纤细。斜川的几个朋友,感叹我年华的逝去。凄凉的罗浮馆,风摇墙壁雨冲台阶。道士常为饥饿所苦,迎接客人都羞于露出破旧的衣袖。仙山在什么地方呢,归来的仙鹤不时掉落细毛。艰难地拾起松黄,想要补救牙齿和头发的衰敝。致使禅客发笑,一场梦如同千年。在栖禅处傍晚摆下酒席,蛮地的水果灿烂有香蕉和荔枝。齐地的厨房锅里没有羹汤,野外的饭篮里有兰草。游玩要趁着时节,俯仰间便是这一世。还应当洗去业障,再进行临近水边的祓除不祥的祭祀。写信给阳羡的儿子,并且告诉长头弟弟。家门各自努力,预先完成租税。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与友人一同游览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的经历和感受。诗中既描绘了当地的景色,如断桥、红瘴花、疏柳等,又刻画了人物的状态,如道士的贫苦。通过朋友的感叹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游玩过程中的一些心境和行为,如拾松黄等。诗中还描写了饮食等生活场景,展现出当时的氛围。最后提到要努力完成租税,体现出对生活责任的关注。整首诗细致入微,情感丰富,将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自然而真实地展现出来。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