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二首

·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曹溪: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是禅宗六祖慧能弘法之地,以其泉水闻名,被视为佛教圣水。
  • :形容水甜或味道好。
  • 海外:古代指中国境外的地方,此处可能暗指贬谪之地。
  •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与苏轼贬谪之地相对。
  • 濯足:洗脚,古人常在山水边洗涤。
  • 鸣空涧:水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 翠岚:青翠的山岚,指山间的云雾。
  • 山鸡:一种鸟,也叫雉,古人认为其叫声有警戒之意。
  • 毵毵(sān sān):形容毛发、雨丝等细长而密。

翻译

七年了,我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承受了多少辛酸,如今再次品尝曹溪的甘甜泉水,仿佛在梦中已经远离了中原,沉醉中不知不觉又来到了江南。洗脚时,溪水在脚下激起涟漪,空谷回荡着水声;雾气缭绕,沾湿了我的行装,如同翠绿的山岚滴滴答答。突然,一只山鸡惊起,半山腰上洒下了一片花瓣雨,那情景真是美不胜收。

赏析

此诗是苏轼被贬岭南期间所作,通过描述自己过岭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首联以“七年来往”表达贬谪之苦,曹溪之水则象征着心灵的慰藉。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梦中的迁移和醉中的恍惚,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颈联描绘了岭南的自然风光,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尾联以山鸡惊起、花瓣雨落的意象,寓意生活中的惊喜和美好,展现出诗人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雅的艺术修养。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