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好头赤

· 苏辙
沿边壮士生食肉,小来骑马不骑竹。 翩然赤手挑青丝,捷下巅崖试深谷。 牵入故关榆叶赤,未惯中原暖风日。 黄金络头依圉人,俯听北风怀所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hè)诗。
  • 沿边:靠近边境的地方。
  • 生食肉:言其勇猛有胆量,有“生啖其肉”之意,形容人勇猛无畏。
  • 骑竹:儿童以竹竿当马骑。此处说沿边壮士从小就骑马,不玩那种小儿骑竹的游戏。
  •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敏捷的样子。
  • 赤手:空手。
  • 挑青丝:不明含义,有说法认为青丝可能代指缰绳,“挑”有牵动之意 。
  • 捷下:迅速地下来。
  • 巅崖:山顶悬崖 。
  • 故关:旧的关隘。
  • 榆叶赤:大概指边关的一种景象,或是马到边关时榆叶正红 。
  • 未惯:不习惯。
  • 黄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常象征着骏马受重视。
  • 圉(yǔ)人:养马的人。

翻译

边境上的壮士个个勇猛大胆、有生食肉的气魄,他们从小就骑马纵横,不去玩小儿骑竹竿的游戏。他们潇洒敏捷地空手牵动缰绳,轻快地冲下山顶悬崖,在深谷中尽情驰骋、一试身手。后来这匹马被牵进了古代边关,当时榆叶正红,来到中原后,它很不习惯这里温暖的风和灿烂的阳光。如今它带着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跟随着养马人,时常低下头聆听着北风,怀想着往昔在边境的经历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来自边境的马的形象。开篇通过“生食肉”“不骑竹”,勾勒出边境壮士勇猛不羁的形象,也暗示了这匹马成长环境的不凡。“翩然赤手挑青丝,捷下巅崖试深谷”生动展现了马的轻快敏捷、勇猛无畏,诗人仿佛带读者看到马在天地间肆意奔腾的气势。后几句“牵入故关榆叶赤,未惯中原暖风日”,马的生活环境却发生转变,从边境到中原,不适应的状况也反映出它心境的变化。最后“黄金络头依圉人,俯听北风怀所历”则描绘出看似风光的马,内心却眷恋着过去边境生活的场景,引发了读者对马的经历和情感的诸多联想。此诗表面写马,实则可能以马自喻或借马抒情,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怀恋,对不同环境变迁的感慨等复杂情感,给人以丰富的阅读感受。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