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 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依旧时垂。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家妓:豪门贵族家中所蓄养的歌妓。
  • 晁补之:(cháo bǔ zh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 朱门:红漆大门。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 摆荡:摇摆晃动。
  • :总是。
  • 撩乱:纷乱。
  •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多妓馆。
  • 灞岸:灞水岸边。

翻译

深深掩蔽的朱红大门,在春风中摇摆晃动,毫无情意总是想要轻易飞去。令人断肠如同雪花,纷乱地飘去点染人的衣裳。早晨来临时伴随着点点细雨,向着谁家的东馆西池飘落。算来不肯像桃花含有红色花蕊,留着等待郎君归来。 还记得在章台的往昔之事,分别后纵然还是青青之色,依旧时常低垂。在灞水岸边过往的行人有多少,竟然都去折那柔软的枝条。而如今只恨在带着露水的树叶上啼叫,在繁华的街道上,被抛弃是因为谁。又怎么能,忌妒郎君夸赞春草,能一步一步紧紧相随。

赏析

这首词以家妓荣奴离去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心中的怅惘与哀愁。词的上阕通过对春风、飞花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惆怅失落的氛围。下阕回忆过去与荣奴相关的往事,如章台的经历,以及类似灞岸折柳的情节,表达了对荣奴的思念与牵挂。最后以“恨啼露叶”“抛掷因谁”等表述,深刻地体现出那份无奈与哀怨,以及对失去的遗憾。全词情感细腻,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情景交融,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