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欢 · 次韵和季良

忆昔论心,尽青云少年,燕赵豪俊。二十南游,曾上会稽千仞。捐袂江中往岁,有骚人、兰荪遗韵。嗟管鲍、当日贫交,半成翻手难信。 君如未遇元礼,肯抽身盛时,寻我幽隐。此事谈何容易,骥才方骋。彩舫红妆围定,笑西风、黄花斑鬓。君欲问、投老生涯,醉乡歧路偏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燕赵:战国时燕国和赵国所在地,泛指北方地区。
  • 会稽:kuài jī,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 捐袂:抛弃衣袖,指离别。
  • 骚人:指诗人。
  • 兰荪:香草名。
  • 管鲍: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是好友,比喻相知的好朋友。
  • 元礼:李膺的字,东汉名士。
  • 投老:到老,临老。
  • 醉乡:醉酒后神志不清的境界。

翻译

回忆往昔交流谈心,都是如云般高远的少年,北方的豪迈俊杰。二十岁向南游历,曾登上会稽山千仞高峰。想起往年离别时,有诗人留下香草般的美好韵味。可叹管仲和鲍叔牙那时贫困时结交,后来却有一半情谊变成翻手那样难以相信。 你如果没有遇到像李膺那样的人,肯在兴盛之时,来找寻我这处于幽僻之处的人。这件事说起来谈何容易,良马之才刚刚得以驰骋。彩色画舫和盛装女子围定,笑着面对秋风中自己的斑斑白发。你若要问,到老时的生活,那沉醉之境和歧路反而离得更近。

赏析

这首词上阕追忆往昔与友人相交的情形,感叹人生境遇变化,情谊也会有所改变。下阕则设想若没遇到贵人,能否如往昔那般相交,又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渐老。全词体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和友情的怀念、感慨,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奈。词中用典自然贴切,如“管鲍”等,增加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和深度。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感情真挚而复杂。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