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道中二首

天旱久不雨,四郊多狂风。 萧萧班马鸣,落日大野中。 君子守宫廷,至乐圣所同。 喟予不逢辰,足迹道里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市。
  • 晁补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 班马:离群的马。班,别也。

翻译

天气干旱很久都没有下雨,四周的郊外大多刮着狂风。离群的马发出萧萧的鸣叫,在落日余晖下于广阔的原野中。君子守候在宫廷之中,极致的快乐是圣人所同样追求的。慨叹我没有遇上好的时候,足迹在路途上变得沉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干旱、狂风的景象,通过“天旱久不雨,四郊多狂风”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萧萧班马鸣,落日大野中”则以班马的鸣叫和落日来强化这种氛围,增添了凄凉之感。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意境苍凉,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叹,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