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杂咏七首

皂荚村南三里许,春江不隔一程遥。 双堤斗起如牛角,知是隋家万里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皂荚: 一种豆科植物,果实长形,黑色,有刺,古人常用作洗涤剂。
  • : 表示大约的数目,此处指距离不远。
  • 春江: 春天的长江。
  • 一程: 指一段旅程或距离。
  • 斗起: 形容堤岸像斗一样陡峭地升起。
  • 牛角: 像牛角形状的堤岸,形容其尖锐突出。
  • 隋家: 指隋朝,隋炀帝曾开凿大运河,其中有一段经过扬州,此处可能是提及隋朝的遗迹。
  • 万里桥: 历史上隋朝在扬州建造的大桥,因其跨度长而得名。

翻译

在皂荚村向南大约三里的地方,春天的长江并不遥远,只隔了一段旅程的距离。两岸的堤坝如同牛角般陡峭对峙,我知道那是隋朝时代留下的那座闻名遐迩的万里桥。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扬州郊外的春日景色,通过"皂荚村南"这一具体地点,引出"春江"与"一程遥"的意象,展现了江水的开阔与宁静。"双堤斗起如牛角"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堤岸的形态,显示了隋代建筑的雄伟壮观。诗人通过对隋家万里桥的提及,不仅描绘了历史遗迹,也寓含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使得全诗富有历史韵味和人文气息。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