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燕子归来的时节,吹起了西风。希望在人世间我们还能能相聚在一起,在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有你粉嫩的脸庞。
夕阳穿过幕帘,阴影包围了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是千万重的。
注释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归:归去。
西风:秋风。
小会:暂短的聚会。
金尊:金色的酒器。尊:亦做“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歌:作动词,唱。面:脸。
斜日:夕阳。更:正。
襟情:情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唐·权德舆《送信安刘少府自常州参军选授》诗:“襟情无俗虑,谈笑成逸躅。”
蛮笺(mánjiān):谓蜀笺,唐时指四川地区所造彩色花纸。
序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感怀词作。全词描写虽然是寻常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之作。季节本无形,词中用燕子这一意象代替写出来,具体生动,画面感徒增。蕴含了诗人忧伤情怀。
赏析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是一首秋日席问赠妓之作。全篇代歌妓述事言情,先写这位歌女对“时节”的感受,次写她在筵席上与情人“小会”的欢欣及她的即席演唱,最后写她与情人依依惜别的种种情状。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这里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这两句来看,当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这句,其实存在着一个人物特写。一个女子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姿态写满了思念。虽然晏殊从词语上没有写到这个女子,但从“燕子”、“高楼”这两句,勾画出一个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高楼昨夜西风”句。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实景的描写,但其实是一种心境的勾画。
“燕子欲归”,其实指燕子欲归,人未归,这其实是女子内心的愿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楼”这句。晏殊词中的这“高楼昨夜西风”是对爱的无力企及和内心无法亲近的绝望与悲痛。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求”字,写活了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写出了女子内心一往情深的坚持和等待。
“歌长粉面红”这是对这个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是这个女子不忍分别的一种描写。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的一览无遗。“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点明了时间。“斜日”指“斜阳”。两个人不忍分别。“斜日更穿帘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让人觉得伤心。用一个动词来描写心灵之中的疼,更是鲜活而生动。这“斜日”穿透的不是“帘幕”。而是女子不舍的心。微凉渐入梧桐。又见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这是一个触手冰冷的词语。梧桐,也是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灵。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心灭了。情却仍然还在燃烧。“此情千万重”句,是女子对即将离开的人的交代。
全词描绘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的场景,蕴含了诗人忧伤的情怀。

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339篇诗文
晏殊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破阵子 · 祓禊 》 —— [ 宋 ] 范成大
- 《 破阵子 》 —— [ 宋 ] 晏殊
- 《 破阵子 · 泊舟见官柳一枝亭亭如盖感赋此阕 》 —— [ 清 ] 谭献
- 《 破阵子 · 七夕戏咏 》 —— [ 元 ] 张翥
- 《 破阵子 · 柳下笙歌庭院 》 —— [ 宋 ] 晏几道
- 《 破阵子 · 野亭遣兴 》 —— [ 元 ] 刘敏中
-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 宋 ] 辛弃疾
- 《 破阵子 · 北湖次唐教授韵 》 —— [ 宋 ] 张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