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

居庸灭烽惟留屯,时平更觉将军尊。 铃斋看雪拥衲坐,急鼓又报边城昏。 百壶高宴梨栗圃,千里未尽桑麻村。 天怜公老无以乐,一星飞堕从天门。 得无遗履谷城化,恐是吃草金华魂。 不然荆棘霜露底,兀然奇怪来无根。 女娲捣鍊所遗弃,奔潨尚有河汉痕。 岂其谋国坐不用,聊以永日宁复论。 跳梁不忧牧并塞,绥纳可使鱼游盆。 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居庸居庸关,在北京昌平区北部,是长城重要隘口。
  • 灭烽:烽火熄灭,指边境没有战事。
  • 留屯:留下屯兵驻守。
  • 铃斋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 拥衲:裹着僧衣,衲(nà)。
  • 百壶高宴:摆下丰富的酒宴。
  • 梨栗圃:种着梨树和栗树的园子,代指热闹丰盛之处 。
  • 奔潨(cōng):急流。
  • 河汉痕:天河的痕迹,形容石上纹理像天河的模样。
  • 跳梁:指小股敌人的骚扰活动
  • 绥纳:安抚招纳。
  • 廊庙:朝廷。

翻译

居庸关烽火已然熄灭,只有屯兵依旧驻守,太平时期更显得将军地位尊崇。在铃斋里看着雪花,裹着僧衣闲坐,急促的鼓声又传来边城日暮的消息 。摆开丰盛的酒宴在那梨栗园圃,绵延千里到处都是桑麻遍布的村庄。上天怜悯您日渐年老缺少欢乐,一颗星星从天门飞落来到人间。莫非它像张良获得的谷城黄石那样神奇变化,又恐怕是金华山石吃草的传说显魂。不然在荆棘霜露覆盖之下,为何这突兀奇怪的石头来处无根。它定是女娲捣炼补天之后遗弃之物,石上的纹理还留着天河急流的痕迹。难道是因为您谋国良策未被采用,只能以此石长久相伴,又何必再去多论。不必担忧小股敌人在边塞侵扰,安抚招纳能让敌人如鱼游在盆中听话。您回归朝廷谁能将您挽留住,这雪浪石应当万古长存永不朽坏。

赏析

这首诗从居庸关边塞的和平景象写起,展现出将军的尊荣,也点出当时社会的安稳太平,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中多种奇幻想象的运用,如将雪浪石与神仙传说相连,赋予石头神秘奇特的色彩。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关怀和钦佩。“星飞堕”暗示雪浪石的珍贵奇异,同时借石头影射友人虽怀才未能尽用,却依然有着超脱淡然的心情。雪浪石不仅是一块石头,更象征着友人的品格与境遇。最后既祝愿友人能在朝堂发挥更大作用,又赞美雪浪石如同友人品德一样万古长存,是一首饱含感情、韵味悠长的诗作。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