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直复以诗送茶云愿君饮此勿饮酒次韵
相茶真似石韫璧,至精那可皮肤识。
溪芽不给万口须,往往山毛俱入食。
云龙正用饷近班,乞与粗官诚腼颜。
崇朝一碗坐官局,申旦形清不成宿。
平生乐此臭味同,故人贻我情相烛。
黄侯发轫日千里,天育收驹自汧渭。
车声出鼎细九盘,如此佳句谁能似。
遣试齐民蟹眼汤,扶起醉头湔腐肠。
颇类它时玉川子,破鼻竹林风送香。
吾侪幽事动不朽,但读离骚可无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鲁直:黄庭坚的字。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石韫(yùn)璧:宝玉藏在石中。
- 溪芽:溪边茶树的嫩芽。
- 云龙:云状的花纹。
- 饷(xiǎng):馈赠。
- 腼(miǎn)颜:惭愧的面容。
- 崇朝:从天亮到早饭时,喻时间短。
- 申旦:通宵达旦。
- 黄侯:指黄庭坚。
- 发轫(rèn):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 天育:天然生成。
- 汧(qiān)渭:水名。
- 蟹眼汤:指煎茶时泛起如蟹眼大小的水泡的水。
翻译
互相品尝茶真如同宝玉藏在石中,极其精妙哪里是仅看外表所能识别的。溪边的茶芽不能满足万人的需求,往往山草都被当作食物。有云状花纹的正用来馈赠给近臣,乞求给个粗官实在惭愧。一小会在官署中喝这一碗茶,通宵达旦精神清明都不困。平素就喜欢这个和这气味相同,所以老朋友送我这份情谊如烛光一样。黄侯刚开始就有很大进展如同千里马,天然收得良驹从汧渭而来。车声如从鼎中出来在九曲盘道上,如此好的诗句谁能像呢。派人试着煮齐民蟹眼汤,扶起醉头来洗涤腐败的肠胃。很像那个时候的玉川子,在破鼻的竹林中风送茶香。我们这些幽雅的事情永垂不朽,只是读《离骚》可以不喝酒。
赏析
这首诗围绕茶展开,生动地描绘了对茶的品鉴欣赏以及与友人之间以茶为纽带的情谊。诗中用“石韫璧”来形容茶的内蕴之美,表现出茶的珍贵与独特。强调茶芽稀少难得,“云龙正用饷近班”等句则体现出茶可用于馈赠。还提及饮茶后的感受,如“申旦形清不成宿”。以黄庭坚作比,突出诗句之美妙。最后说在品味茶香雅事时读《离骚》可不饮酒,更增添了一份雅致和韵味。整首诗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把人们对茶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出文人之间的高雅情趣和深厚情谊。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
晁补之的其他作品
- 《 阳关引 · 寄无斁八弟宰宝应 》 —— [ 宋 ] 晁补之
- 《 送昙秀师归庐山梦斋 》 —— [ 宋 ] 晁补之
- 《 呈曹子方 》 —— [ 宋 ] 晁补之
- 《 送吕承奉至山从吕龙图晋伯辟秦州机宜 》 —— [ 宋 ] 晁补之
- 《 秦国夫人挽辞安门下母二首 其二 》 —— [ 宋 ] 晁补之
- 《 复用前韵答鲁直并呈明略 》 —— [ 宋 ] 晁补之
- 《 望涡流辞 》 —— [ 宋 ] 晁补之
- 《 次韵苏公和南新道中诗二首 》 —— [ 宋 ] 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