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其二

· 晏殊
天时与人意,龃龉旧无疑。 坐久翻遗恨,光来已后期。 行云凝黛色,见跋费金枝。 况复输来夜,笙歌继夕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龃龉(jǔ yǔ):本意是牙齿上下对不上,这里指相互抵触、不合拍。
  • :反而,反倒。
  • 遗恨:留下遗憾。
  • :本意为踩、踏,这里“见跋”具体含义较难确切解,大致可理解为见到月行到某个阶段 。
  • 金枝:这里可能借指月光下美好的事物,代指月色。
  • :比不上,不如。
  • 夕曦:傍晚的阳光,这里代指夜晚时光。

翻译

上天的安排和人的心意呀,一直以来都难以契合相互抵触。久久地坐着等待赏月,反而留下满心遗憾,月光姗姗来迟,都超过了预期的时候。流动的云朵凝聚着青黑的色泽,见到月光之时感觉好像耗费了美好的月色。更何况今晚的月色还比不上明晚呢,明晚将会有欢快的笙歌陪伴美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围绕中秋赏月展开情感抒发。首句“天时与人意,龃龉旧无疑”便奠定了全诗略带惆怅的基调,指出上天安排与人心愿常常相违背,为后文的遗憾埋下伏笔。“坐久翻遗恨,光来已后期”生动描写出等待月亮过程中的心境,满心期待却等到月亮来晚了,这种等待落空之感转化为遗憾。“行云凝黛色,见跋费金枝”描绘云与月的景象,云的色彩映衬着内心情绪,而见到迟迟不来的月色,仿佛觉得月色都被消耗了许多,细腻地表达出一种对月色不如预期的失望。最后“况复输来夜,笙歌继夕曦”更进一层,想到今晚不如明晚热闹欢乐,今晚的落寞就更加明显,借对比突出今晚赏月失落之余,也对明晚有期待,传达出情绪上的波澜。整首诗借中秋赏月写人生常有不如意之事,借景抒情,情感表达细腻含蓄。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