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

· 晏殊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稀。 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 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 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校勘(jiào kān):校对勘正。
  • 广寒: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
  • 仙署:仙人的官署。
  • 梧台:梧树之台。
  • 三雅:古时的一种酒器。
  • 兰房:高雅的居室。
  • 九微:古代宫殿名,一说为灯名。
  • 趋府:快步前往官府。
  • 鲍掾(yuàn):指鲍照,其曾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翻译

在广寒宫般的仙署中令人心情舒畅地期待着,到了秋天过半时梧桐台上的树叶已经稀少了。有客人正在吟诵与星北共同的诗句,又有谁重新创作关于鹊向南飞去的诗篇呢。光芒包含着华美的宴席上传来三雅酒器的声音,影子逗留在高雅的居室撤去了九微。快步前往官府的杰出人才超过了鲍参军,不辞整夜来欣赏这清丽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色下的景象和氛围,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意境。诗中通过“广寒仙署”“秋半梧台”“星北”等词汇展现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情境。“有客正吟”“何人重赋”则增添了人文的韵味。“光含绮席”“影逗兰房”细致地描写了月光和影子与场景的互动。最后表达了对清晖,也就是月光的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晏殊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