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道院

蹁跹鹤聚水云中,云水相逢色色空。 讲道无人知畏垒,集仙有阁想崆峒。 柳堤风日斋钟散,蒲座尘埃食钵充。 一老双丫离蜀久,西窗掩定读参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蹁跹(pián xiān):形容旋转的舞姿,也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
  • 畏垒:泛指山乡野叟。
  •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也借指仙山。
  • 蒲座:用蒲草编织的坐垫。
  • 食钵:僧尼的食器。
  • 参同:指《参同契》,为道教早期经典之一。

翻译

仙鹤在水云和天空中轻盈地飞舞相聚,云和水相遇后,一切色相皆为空幻。在这里讲道,没有人知道山乡野叟,集中仙人的楼阁让人想起崆峒仙山。柳堤边,风和日丽,斋钟的声音渐渐消散,蒲草座上满是尘埃,食钵也已装满。一位老人和两个丫鬟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在西窗下关紧窗户专心研读《参同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崇真道院的景象以及其中的人物活动。诗的首联通过描绘鹤在水云中蹁跹飞舞,以及云水相逢的空幻之景,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颔联提到讲道和集仙的楼阁,展现出道院的宗教氛围和神秘色彩。颈联则描写了道院周围的环境,柳堤风日,斋钟散去,蒲座蒙尘,食钵充满,既有宁静的美感,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寥。尾联写一位老人和两个丫鬟久离蜀地,在西窗下研读《参同契》,表现出他们对道教经典的专注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将道院的宁静、神秘以及人们对道教的信仰和追求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董嗣杲

宋杭州人,字明德,号静传。理宗景定间榷茶富池,度宗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有《庐山集》、《西湖留咏》。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