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宜兴郑主簿赋寓轩一首
物生太空中,巨细同一寓。
机缄固有待,舟壑本无住。
二仪立毫尘,万化失朝暮。
要之傥来寄,正自堕形数。
滔滔人间世,俯仰若泡露。
浮游皆适然,蚊睫漫来去。
着身方丈室,聊作槁梧据。
了观诸幻境,内外绝欣恶。
须知五蕴山,今我聊托附。
回头主人翁,妙住了无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机缄(jī jiān):指推动事物发生变化的力量,也指气数,气运。
- 舟壑:藏舟于壑,指人生变化无常。
- 二仪:天地。
- 傥来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寄托。
- 形数:指形体和度数,这里指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规律。
- 滔滔:形容水流滚滚不绝,这里指人世间的纷繁复杂。
- 五蕴山:佛教语,即色、受、想、行、识五蕴聚合而成的身心,这里指人的身心。
翻译
万物生长在浩瀚的太空中,无论大小都在同一个地方寓居。 事物的变化发展自有其规律等待着,就像船藏于山谷中一样,人生本就无常没有固定的停留之处。 天地立于细微的毫尘之间,万物的变化在朝夕之间就已失去。 总之,人生不过是偶然的寄托,其实正是自己陷入了外在的形态和规律之中。 纷繁复杂的人间世界,人们的俯仰之间就像水泡和露水一样短暂。 浮游的生物都能安适自在,蚊子的睫毛般微小的事物也随意来去。 置身在这小小的房间里,姑且当作枯槁的梧桐树来依靠。 明白了观察这诸多的虚幻景象,内心和外在都能杜绝欣喜和厌恶。 要知道人的身心,如今我暂且有所寄托归附。 回头看那主人,真正的妙处在于没有固定的去处。
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指出万物在太空中共同寓居,强调了万物的统一性和相对性。接着,诗人通过“机缄固有待,舟壑本无住”等句,表达了对事物变化规律和人生无常的认识。
“二仪立毫尘,万化失朝暮”进一步强调了天地的微妙和万物变化的迅速。“滔滔人间世,俯仰若泡露”则形象地描绘了人间世界的纷繁复杂和人生的短暂无常。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在面对这一切时应有的态度。他认为应该在方丈之室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以超脱的心态看待世间的幻境,消除内心的欣喜和厌恶。最后,诗人提到人的身心需要有所寄托,但真正的妙处在于不局限于固定的去处,体现了一种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