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土牛:即春牛,旧时习俗,立春前一日以土为牛,用彩鞭鞭打,谓之“鞭春”,表示迎春。
- 六花:雪花。雪的形状多为六角形,故以“六花”称雪花 。
- 悭(qiān)呈瑞:吝于呈现祥瑞。悭,吝啬。呈瑞,呈现祥瑞。
- 二麦:大麦和小麦。
- 饱食新:吃饱新收获的麦子做成的食物。
- 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 斡(wò)旋:扭转,调解周旋。
- 均一气:使气脉均匀调和。古代认为天地间有一种混一之气推动四季流转。
- 万殊:谓各不相同。这里指万物。
- 元化:造化;天地。
- 洪钧(hóng jūn):指天;大自然。
- 元帅:此处可能指朝廷决策的官员之类,具体所指因背景信息有限难确指。
- 调新律:调整新的节令规律,这里象征新的一年新政出台、气象更新等 。
- 三边:通常指边境地区,这里泛指边疆战事发生的地方。
- 战尘:战争的烟尘,借指战事、战争 。
翻译
月亮落下,寒霜布满天空,我来到了发上亭。今日立春,人们舞动彩鞭抽打土牛迎春。整个腊月雪花都很少出现,难以呈现丰年的祥瑞,真不知大麦小麦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让人们能吃饱新粮。四季循环往复,由一气调和运转,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都依赖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已经劳烦元帅一样的官员们调整新一年的政令,真希望边疆地区能早早平息战事的烟尘,重回安宁。
赏析
这首诗围绕立春这个节气展开思绪。首联描绘了立春日清晨的场景,月落霜空的景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而“鞭春”这一习俗又带来了一丝新春的生机,二者对照,奠定了全诗既感怀于自然变更又寄望于新年的基调。
颔联由眼前立春之景联想到整个腊月雪少,担忧麦子的收成,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以雪花的悭吝与麦子生长所需形成反差,更加突出了这份担忧之情。
颈联从具体现实延伸到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写出四季更迭、万物化生皆由自然主宰的宏大意境,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威力的敬畏,同时也有一种豁达、深邃的宇宙观。
尾联将笔触落在时政上,希望“元帅”调整新律,迎来国泰民安、边疆和平,不仅进一步表达了对现实民生的关切,还表明诗人心系国家命运的情怀。整首诗从眼前景到心中思,从自然现象到民生国运,层层递进,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自然运化的感慨,又有对国家社会的现实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宽广的胸怀。
程公许
宋叙州宣化人,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历知崇宁县、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权刑部尚书。立朝刚正,奏论时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郑清之,屡被排挤。为文有才气,著述多散佚,今存《沧洲尘缶编》。
► 822篇诗文
程公许的其他作品
- 《 积雪未晴正旦朝贺大庆殿口号八章 》 —— [ 宋 ] 程公许
- 《 丙子重阳触事有赋得绝句七首 其四 》 —— [ 宋 ] 程公许
- 《 锁宿馀半月得閒读书喜而有赋 》 —— [ 宋 ] 程公许
- 《 题宋器之烟波图 》 —— [ 宋 ] 程公许
- 《 游中岩晴烟如春尤觉林壑之胜也 》 —— [ 宋 ] 程公许
- 《 贺秀岩李工侍七首其六 》 —— [ 宋 ] 程公许
- 《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祥祭触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似彦威侄 》 —— [ 宋 ] 程公许
- 《 送叶镇之释褐授信州推官归台州 》 —— [ 宋 ] 程公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