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介卿

· 曾巩
忆昨走京尘,衡门始相识。疏帘挂秋日,客庖留共食。 纷纷说古今,洞不置藩域。有司甄栋干,度量弃樗栎。 振辔行尚早,分首学堧北。初冬憩海昏,夜坐探书策。 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周孔日已远,遗经窜墙壁。 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 如川流浑浑,东海为委积。如跻极高望,万物著春色。 寥寥孟韩后,斯文大难得。嗟予见之晚,反复不能释。 胡然蕴环堵,不救谋者惑。明朝渡江还,念念非可抑。 如酲冒炎暑,每进意愈塞。维时南风薰,木叶晃繁碧。 颓云走石濑,逆阪上文艗。欣闻被檄来,穷阎驻镳轼。 促榻叩其言,咸池播纯绎。行身抗渊损,及物窥龙稷。 绸缪指疵病,攻砭甚针石。浅沚有停沙,亦可洗珠璧。 论忧或共嚬,遇惬每同赥。正值祝融横,金隅未提职。 高楼豁可望,命载屡攀陟。一不罗俗嬉,怡然治纨墨。 露注尚忘疲,更待蟾蜍昃。雅爱张与余,挽之置茵席。 群儿困不酬,吽嚬聚讥谪。仁义殊龃龉,昧者尊恶砳。 雾草变衰黄,吟蛩闹朝夕。君子畏简书,薄言返行役。 商歌孺子别,失泪染衣襋。自从促棹去,会此隆冬逼。 何神鼓阴韛?万窍动謞激。城颠睨江浪,蛟怪助掀射。 仁贤保无恙,所想挂惊惕。烨烨多隶从,良已匮藜齸。 迨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兰?沓慈祥,筠梧肆谐适。 缤纷众胥士,署垒各嬉息。其馀书牍背,粟密缕机织。 卷书劳来干,寸怀良自怿。野泊转平绿,梅梢弄繁白。 金绦引柳荑,芳气满原泽。出门无所抵,归卧四楹寂。 术学颇思讲,人事多可恻。含意不得发,百愤注微臆。 摇摇咏颜色,企足关途隔。自惭儿女情,宛转抱凄戚。 吾念非吾私,何当托云翼。奇偶转如轮,终期援焦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介卿:人名。
  • 曾巩:北宋文学家。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审查,鉴别。
  • 栋干:栋梁,骨干。
  • 樗栎(chū lì):樗和栎,两种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材。
  • 倡佯:同“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魁崛:形容杰出。
  • 排辟:驳斥。
  • 胡然:为什么。
  •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 (chéng):酒醉后神志不清。
  • 炎暑:炎热的夏天。
  • 纯绎:纯粹而连续。
  • 渊损:指减损。
  • 龙稷:古代传说中的农神。
  • 绸缪:缠绵,情意深厚。
  • 祝融:火神。
  • 金隅:西方的角落。
  • 纨墨:白色细绢和墨。
  • 吴嚬(nín):通“颦”,皱眉。
  • 龃龉(jǔ yǔ):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见不合。
  • 阴韛(bài):古代鼓风皮囊。
  • 謞激(xiào jī):形容声音高而急。
  • 隶从:随从。
  • 藜齸(lí yì):指粗劣的饭食。
  • 兰?:即兰佩。
  • 筠梧:竹和梧桐。
  • 胥士:指胥吏士卒。
  • :到达。

翻译

回忆往昔奔走京城的尘土中,在简陋的屋舍才开始相识。疏落的帘子挂在秋日,客人厨房留我一起吃饭。纷纷谈论古今之事,心胸宽广没有界限。有关部门鉴别栋梁之才,抛弃那些无用之材。扬鞭前行还为时尚早,在城北分别。初冬在海昏休息,夜里坐着探索书籍策略。开始读到你的文章,如大师舍弃刀尺。周公孔子已远去很久,遗留的经典都散落在墙壁。众人自在行走各种奇怪之事兴起,服饰冠带也多藏奸恶。你的才华确实杰出,议论尽情地驳斥。如江河奔流浑浊,在东海积聚。如登上高处远望,万物都呈现春色。自孟郊韩愈之后,这样的文风很难得。叹息我见到得太晚,反复思考不能释怀。为什么处于简陋居室内,不能解救谋士的困惑。明日渡江回去,思念之情无法抑制。如醉酒后遭逢炎热夏天,每次进取心意却越发堵塞。那时南风吹拂,树叶晃动一片繁密碧绿。

赏析

这首诗主要回忆了诗人曾巩与王介卿的相识交往过程,以及对王介卿才华的钦佩和赏识。诗中通过对众多场景和细节的描绘,如在简陋屋舍相识、一同谈论古今、王介卿文章出众等,展现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彼此的敬重。诗中还描写了自然景象来烘托氛围,如南风、木叶等。整体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王介卿的赞誉以及自己内心的复杂思绪。感叹如王介卿这样优秀的文风难得,同时也对与他的分别充满眷恋和不舍,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曾巩

曾巩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易占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次年,加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旋擢中书舍人。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谥文定。有《元丰类稿》。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