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前日以鄙诗叙谢通判国博特垂宠和谨复依韵上答

· 强至
夫子文章却异端,横流遏尽见平湍。 间于风雅能臻极,粹甚圭璋不假刊。 累句辄尝论盛美,赐篇还与作荣观。 起予自愧无商学,何敢言诗向杏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国博:古代官职名。
  • 横流:比喻动乱,灾祸。
  • 遏尽:竭力阻止,完全制止。
  • 平湍:平稳的急流。
  • 风雅:《诗经》的《风》和《雅》,借指文学才华。
  • 圭璋: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器,比喻高尚的品德。
  • 不假刊:不需要修改,非常完美。
  • 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

翻译

先生您的文章摒弃了异端邪说,在动乱被竭力遏制后显现出平稳的急流。在文学方面能够达到极致,纯粹得像圭璋一样完美无需修改。多次的诗句总是论述着盛大的美好,赐予的诗篇还给人带来荣耀的观感。您启发了我,我自己惭愧没有高深的学问,哪里敢说自己的诗能走向孔子讲学的杏坛呢。

赏析

这首诗是强至对谢通判国博的回应与赞誉。诗中首先高度赞扬了对方的文章,称其能在乱世后展现如平湍般的效果,于风雅达到极高境界,品德如圭璋般高尚完美。接着表示对方的诗作带来美好和荣耀。最后谦虚地说自己受对方启发,但自觉才学不够,不敢自比孔子讲学之地。整首诗语言谦逊诚恳,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对方的敬佩和自身的谦逊态度。

强至

宋杭州钱塘人,字几圣。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郎中。为文简古不俗,尤工于诗,以文学受知韩琦。琦欲荐充馆阁,不果。有《韩忠献遗事》、《祠部集》。 ► 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