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其六

平生百绕垂虹路。看万顷、翻云去。山澹夕晖帆影度。菱歌风断,袜罗尘散,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走笔犹能醉时句。花底自成心暗许。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垂虹路:垂虹桥所在之路。垂虹桥,在江苏吴江长桥上,景色优美。
  • 翻云去:形容水波如翻云般涌动。
  • 山澹:山色清淡。澹(dàn),同“淡”。
  • 夕晖:傍晚的阳光。
  • 菱歌:采菱人唱的歌。
  • 袜罗尘散:这里指美人离去不留踪迹,借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意。
  • 迟暮:比喻晚年,暮年。
  • 走笔:指运笔疾书。
  • 分付:交给,付与 。
  • **疏篷雨:稀疏的船篷上落下的雨滴。

翻译

这一生我无数次绕过垂虹桥所在的路。望着那万顷湖水,水波如翻云般涌动。傍晚山色清淡,夕阳的余晖洒下,帆船在湖面上驶过。采菱女的歌声随风消散,美丽的女子已不见踪迹,这些都是让人动情的地方。 年少时那些美好的过往如今我已步入暮年。醉酒之时挥笔还能写下诗句。曾经在花丛中暗暗许下心愿。往昔家中那些美好的春日时光,如今客人增添了许多愁恨,就将这一切都交付给那稀疏船篷上落下的雨滴吧。

赏析

这首《青玉案·其六》是张元干的作品,全词蕴含着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开篇描绘垂虹路及湖水风光,“平生百绕”显示出此地对词人的重要与吸引力,壮丽湖景勾起情感涟漪。“菱歌风断,袜罗尘散”意象交织,增添了佳人难再寻的惆怅与失落。

下片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年轻时的陈迹与如今迟暮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岁月变迁,词人醉时仍能挥笔作诗,可见才华未减,但这背后藏着对往日豪情不再的感喟。“花底自成心暗许”含蓄写出青春时期的美好情感。“旧家春事”“客恨”点明客居他乡、物是人非之感,最后将绵绵愁绪托付给“疏篷雨”,以景结情,增添了几分空灵悠远的哀愁与无奈。整首词情景交融,把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沉情感融于自然、生活场景之中 ,感情真挚且委婉细腻。

张元干

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4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