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
大哉观世音,愿力不思议。
化身千百亿,于一刹那顷。
香山大因缘,悯念苦海众。
慈悲示修證,欲同到彼岸。
受辱不退转,是乃忍辱仙。
抉眼断两手,不啻弃涕唾。
欻然千手眼,照用无边际。
至人见与执,不在千手眼。
向来弃去时,初无一毫欠。
乃至以千记,我亦无赢馀。
是故将示寂,还复本来相。
犹如大虚空,云电或风霾。
须臾各霁止,太虚自寥廓。
我今仰灵踪,欢喜发洪愿。
今生未丧世,誓愿永归依。
更与见闻者,同登无上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愿力:佛教语,誓愿的力量。
-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一刹那顷:极短的时间。
- 因缘:佛教语,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及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
- 悯念:怜悯。
- 苦海:佛教比喻苦难烦恼的世间。
- 慈悲:佛教语,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
- 修證:佛教语,修行证悟。
- 彼岸:佛教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 忍辱仙:佛教中能忍辱的仙人。
- 欻然:忽然。
-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某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 示寂:佛教语,称佛菩萨及高僧身死。
- 灵踪:指佛的遗迹。
翻译
伟大啊观世音菩萨,誓愿的力量不可思议。能化出千百亿的身形,在极短的一刹那间。香山上那大的因缘,是怜悯苦难烦恼世间的众生。以慈悲显示修行证悟,想要一同到达超脱生死的彼岸。遭受侮辱也不退缩转变,这就是能忍辱的仙人。挖出眼睛砍断两手,就如同丢弃涕唾一样。忽然就有了千手千眼,照耀使用没有边际。至人所看见和执着的,不在千手千眼。向来舍弃离开之时,一开始就没有丝毫欠缺。以至于数量达到以千来计,我也没有多余。所以将要示寂时,又恢复到本来的模样。就好像广大的虚空,云电或者风霾。不一会儿各自止息,太空自然就广阔。我如今敬仰那佛的遗迹,欢喜地发出宏大的愿望。今生还没有去世,发誓永远归依。更和那些听闻的人,一起登上无上的法门。
赏析
这首诗对观世音菩萨进行了赞颂和敬仰。诗中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伟大愿力,能瞬间化身无数,其慈悲心怀是为救度苦难众生;赞叹其忍辱精神,以及千手千眼的神通广大。强调菩萨无论显现何种形态或数量,本质不变。最后表达了诗人对菩萨灵踪的敬仰,发出归依的誓言,并希望与更多人一同达到至上境界。整体意境宏大而庄严,充满了对佛教菩萨的崇敬和虔诚之情,语言优美且富有宗教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