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波楼

· 郑獬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 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波楼:古代地名或楼名,可能指的是一个有着优美月色和水景的地方。
  • 古壕:古代的护城河或沟渠。
  • 明月背:明亮的月光照射下的水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背,照在水面上。
  • 兔影:指月亮,因为古人常以兔为月的象征。
  • 野色:郊野的景色。
  • 山隔断:被山峦阻隔,但在这里强调视野开阔,没有山阻挡。
  • 天光直与水相通:形容天空的光线直接映照在水面上,仿佛融为一体。
  •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 青纹接:船身与水面相接,犹如青色的纹理。
  • 碧玉丛:形容荷花丛生,如碧玉般美丽。
  • 金鱼:可能是池塘中的金色鱼儿,也可能象征财富或贵重物品。
  • 破清暑:消解炎热,形容金鱼的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清凉。
  • 晚云深处:傍晚时分,云层深处。
  • 归风:晚风吹拂,引申为归家的期盼。

翻译

古老的护城河倒映着明亮的月光,楼角处的月影如同兔子在空中飞舞。野外的景色开阔,没有任何山峦遮挡,天空的光辉直接映照在水面上。画舫静静地藏在溪水中,与青色的水面相接,人们居住在一片翠绿的荷花丛中。是谁在清凉的池塘里养着金鱼,期待着傍晚的微风,好让它们带来一丝凉爽,等待着归家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以月波楼为中心,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水面、画舫和荷花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归家的期待。"金鱼破清暑"这一细节,既增添了生动性,又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生活情趣的细腻表达。

郑獬

宋安州安陆人,字毅夫,一作义夫。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英宗治平朝,判三班院。神宗初,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不以新法治狱,忤王安石,出知杭州,未几徙青州。时方散青苗钱,以不忍使民无罪而陷法网,引疾提举鸿庆宫。有《郧溪集》。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