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 郑樵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椒房:(jiāo fáng)后妃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
  •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 兰蕙质:像兰蕙一样美好的品质,兰和蕙都是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匀脂:涂抹均匀的胭脂。
  • :(pín)皱眉。
  • 关北:指塞外,北方边境地区。
  • 汉南:原指汉水以南,这里借指汉朝的南方,即中原地区。

翻译

长久告别了那后妃居住的宫殿之草,最终成为命运不好之人。 怎能让那如兰蕙般美好的品质,反而去与雪霜亲近。 脸上涂抹的胭脂浅浅且均匀,妆容残败,带着深深的愁恨皱眉。 因而知道在北方塞外的夜晚,无法享受到中原汉朝的春天。 红色的泪滴映照着胡地的月亮,轻薄的衣裳半落上了洛阳的尘土。 琵琶弹奏出凄切的话语,愁苦之态让路边的人都为之伤心。

赏析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不幸命运为主题,通过对她的外貌、心情和处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简洁地概括了昭君离开皇宫,命运悲惨的状况。接下来的两句,“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用兰蕙的美好品质与雪霜的寒冷形成对比,突出了昭君的不幸遭遇。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描绘了昭君的容颜和忧愁的神情,进一步展现了她的痛苦。“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则点明了她在塞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北方的夜晚寒冷而寂寞,她无法感受到中原的温暖和春天。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昭君的悲伤和凄凉,她的泪水和胡地的月亮相映衬,衣裳也沾上了尘土。最后两句“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通过琵琶声的凄切,传达出昭君内心的愁苦,连路边的人都被这种愁苦所感染。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凄凉,深刻地表达了昭君的哀怨和命运的悲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思考。

郑樵

郑樵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学者称夹先生。博学强记,闭门读书撰著三十年。尝出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广涉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高宗绍兴中以荐召对,授迪功郎、礼、兵部架阁。为御史劾,改监南岳庙。给札归钞所著《通志》,书成,入为枢密院编修官。著述繁富,于史学主张广博会通,尊通史而抑断代。《通志》中二十略卓有创见。另有《夹遗稿》、《尔雅注》等。 ► 61篇诗文

郑樵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