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夜灯开双花

铅杯压短檠,清膏沃虚草。 炯炯孤焰瘦,吐此双花好。 谁为夜气温,暗助春风巧。 碎剪朝霞红,缘以金粟小。 或云两玉虫,飞来抱钗杪。 美人轻燎之,要看火中宝。 我闻道家和,可以感穹昊。 门阑将有喜,每事吉先兆。 而我方朽衰,负戾落南峤。 胡为今夕光,熠熠似相报。 无乃天地慈,四海施洪造。 阳和随根性,溥为脱枯槁。 吾其得归欤,顶戴君恩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铅杯:古人照明用的灯盏。“铅”在这里指的是质地,并非指现代化学元素中的铅(qiān)。
  • 短檠(qíng):矮灯架。
  • 清膏:这里指灯油。
  • :浇灌,这里可以理解为提供燃料的意思。
  • 虚草:灯芯。
  • 炯炯(jiǒng jiǒng):明亮的样子。
  • 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花像金粟般小巧。
  • 玉虫:比喻灯花。
  • 门阑:门框或门栅栏,这里指家门。
  • 穹昊(qióng hào):苍天。
  • 南峤(qiáo):南方的山岭,这里指边远地区。
  • 洪造:犹洪恩。

翻译

铅制的灯盏压在矮灯架上,清澈的灯油浸润着灯芯。 那孤独而明亮的火焰略显纤细,吐出这两朵美丽的灯花。 是谁让夜晚的气温适宜,暗中帮助春风变得巧妙。 灯花如同细碎剪下的朝霞般鲜红,边缘点缀着如金粟般的小点。 有人说那像两只玉虫,飞过来抱住了发钗的末梢。 美人轻轻地用灯火去烧它,想要看看火中的宝贝。 我听说道家的和谐,可以感动苍天。 家门将会有喜事,每件事都有吉祥的先兆。 而我正在衰老,背负着罪过流落南方边远之地。 为什么今晚的灯光,熠熠生辉似乎在报答我。 莫非是天地的仁慈,向四海施行洪恩。 阳气和生机随着万物的本性,广泛地使它们脱离枯萎。 我大概能够回去吧,顶戴着君主的恩德终老。

赏析

这首诗以正月十一夜灯开出双花为引,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和感慨。诗的前半部分细致地描绘了灯花的美丽和奇妙,如“炯炯孤焰瘦,吐此双花好”“碎剪朝霞红,缘以金粟小”,用生动的语言赋予了灯花鲜活的形象。

接着,诗人从灯花联想到道家的和谐以及家门的喜事,表达了对吉祥的期待。然而,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困境,“而我方朽衰,负戾落南峤”,表现出他的衰老和流落他乡的无奈。

最后,诗人将灯花的光辉视为天地的仁慈和洪恩,希望能借此获得解脱和回归的机会,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灯花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天地之恩和君主之德的期盼。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於世。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