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夏晚(壬辰)

· 郑珍
雨散暮天青,馀光照远汀。 草堂朝蝙蝠,瓜架织蜻蜓。 晚饭依花聚,林风入酒醒。 闲情更无暇,儿女上池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辰:干支纪年,用以记录年份。
  • 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多为文人雅士隐居的住所 。
  • 朝(zhāo):有早晨之意,这里可理解为早晨时。
  • 蝙蝠:一种夜行性哺乳动物,白天多倒挂在屋檐等阴暗处 。
  • :此处形象地描绘蜻蜓在瓜架间穿梭的样子,如同在编织一幅画面。

翻译

傍晚雨停,天空一片清朗,残留的日光洒向远处的水边小洲。早晨时分,蝙蝠在草堂周边飞动,蜻蜓在瓜架间穿梭交织。晚餐时分,一家人依着花丛相聚,山间的林风轻轻拂来,让微醺的人渐渐从酒意中清醒。即使想要享受悠闲惬意,却也无暇顾及了,因为孩子们已经欢快地跑上池边的亭子玩耍去了。

赏析

这首《山居夏晚(壬辰)》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温馨惬意的山居夏日傍晚图。开篇“雨散暮天青,馀光照远汀”,短短十个字,便勾勒出雨后傍晚天空放晴,阳光洒向远方小洲的开阔画面,营造出宁静悠然的氛围。“草堂朝蝙蝠,瓜架织蜻蜓”,则细腻地描绘了山居生活中的微观景象,“朝”与“织”字使用巧妙,让原本静态的场景充满了生机。前两联从大到小,从远到近,层次分明地描绘了山居的环境。

“晚饭依花聚,林风入酒醒”,把诗的视角转到家人们身上,一家人依花而聚享受晚餐,林风送来凉爽,令人酒意渐消,这一描写充满生活气息,将山居生活的闲适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闲情更无暇,儿女上池亭” 一句转折自然,尽管诗人想享受闲情,但活泼的儿女们迫不及待地跑上池亭玩耍,生动地表现出家庭生活的热闹温馨,也让画面增添了一份活泼生气。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刻画细致入微,将山居的夏日晚景和家庭生活融合在一起,读来如临其境,充满了情趣与美感 。

郑珍

清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2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