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孔雀屏

天地有至文,精华无终秘。 下及鸾凤姿,振采昭奇瑞。 吉光片羽珍,雄雉翚飞异。 罗浮五色蝶,更复献其媚。 曷若孔家禽,锦簇娱人意。 托产自炎方,离明九德萃。 云海任行藏,丛篁寻位置。 鸣向上下风,配以雌雄队。 三年毛羽丰,莫漫轻相弃。 胡为牢笼中,局促相拘系? 饮啄即常充,逍遥若无地。 讵知久便忘,驯习袪骄恣。 有时遇晴笼,亦自鸣得志; 矗立云母屏,展开画翣翅; 金碧逞辉煌,一幅丹青绘。 渐摇淅淅声,疑是骤风至。 顾盼颇自雄,岂徒门户珥。 纵未九苞齐,亦足居其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文:最有文德,指最美好的文章或文字。 终秘:始终隐藏。 鸾凤姿:鸾鸟和凤凰的姿态,比喻美好的姿态。 振采:展现光彩。 :显示。 奇瑞:吉祥的征兆。 吉光片羽珍: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翚(huī)飞:形容鸟儿高飞的样子。 曷若:何如,不如。 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离明:日,古代指日为离,象征光明。 九德: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德,这里指孔雀的多种美好品德。 :聚集。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丛篁:丛生的竹子。 讵(jù)知:岂知,怎知。 驯习:对人或动物进行驯化,使之驯服。 袪(qū):除去。 骄恣:骄傲放纵。 淅淅(xī xī)声: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等。 门户珥:作为门户的装饰。 九苞齐:九苞,凤的九种特征,后用以比喻有才德的人。 }

翻译

{ 天地之间存在着极其美妙的文采,精华的事物不会永远被隐藏。 下至鸾凤的姿态,展现光彩显示出吉祥的征兆。 珍贵的吉光片羽,雄雉高飞形态奇异。 罗浮山的五色蝶,更是展现出它的妩媚。 哪里比得上孔家的家禽孔雀呢,它们那五彩斑斓的羽毛让人感到愉悦。 孔雀产自炎热的南方,聚集了光明和多种美好的品德。 它们在云海中自由地活动或隐藏,在丛生的竹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它们向着上下的风向鸣叫,并按照雌雄搭配成队。 三年后它们的羽毛丰满,不要轻易地抛弃它们。 为何要将它们关在牢笼中,受到拘束和束缚呢? 虽然饮食充足,却像是在逍遥却又没有自由的地方。 怎知时间久了就会忘记,经过驯化也去除了骄傲放纵的习性。 有时遇到晴天走出笼子,也会自己鸣叫显示得意; 矗立在云母屏风前,展开如同画翣的翅膀; 金碧辉煌,仿佛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渐渐传来淅淅的声音,让人怀疑是突然刮起了大风。 它们左顾右盼,很是骄傲,哪里只是作为门户的装饰呢。 纵然没有具备凤的九种特征,也足以位居其次了。 }

赏析

{ 这首诗以孔雀为主题,描绘了孔雀的美丽姿态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孔雀被拘束在牢笼中的惋惜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强调天地间的美好不会被永远隐藏,为下文描写孔雀的出现做铺垫。接着,通过与鸾凤、吉光片羽、雄雉、五色蝶等的对比,突出了孔雀的珍贵和美丽。作者描述孔雀产自南方,具有多种美好品德,它们在自然中自由活动,但却被囚于笼中,失去了真正的自由。然而,即使在牢笼中,孔雀依然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骄傲。 整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孔雀的形象,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生命被束缚的感慨。 }

郑用锡

郑用锡,漳泉械斗纷起,撰〈劝和论〉开导村民,又挺身劝解,获保全者不少,逝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获祀乡贤祠中。道光十四年(1834)曾与堂弟郑用鉴合撰淡水厅方志,后世纂修者多以此为基础;又著有《周礼解疑》、《周易折中衍义》。咸丰元年(1851)开始修筑「北郭园」,此庭园遂成为北台重要的文学据点。郑氏工诗文,诗歌内容小至杂物微咏、个人心绪、家庭琐事、园林赏玩、交游酬答,大至反映社会现象,关心桑梓国事,或欢愉忧叹,或愤慨悲悯,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诗人。文字浅显质朴,不事修饰,喜好说理,杨浚以为是邵雍击壤吟的流衍,颇加推许;但连横以为其诗「平淡、未佳」,王国璠则谓:「古体出于宋儒击壤一派,虽有令人繁杂之讥,却具『帝力与我何有』之乐。近体必琢必鍊,致气息神采,大受束缚,流于生涩。独五言律绝,颇有田园之趣,应可传也。」郑氏诗作目前存有两种版本,其一是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的《北郭园诗钞稿本》;其二系次子郑如梁委托福建举人杨浚编修的《北郭园全集》,于同治九年(1870)刊刻,为北台湾最早出版的诗文集。此二版本,内容相去甚远,各有特色,基金会所藏较接近郑用锡作品原貌,可惜为残本,内容并不完整;杨浚编修的刊本,虽经杨氏删修润饰,但所存作品较多,且较为普遍,台湾文献丛刊本中之《北郭园诗钞》、龙文出版社之《北郭园诗钞》,均采此版本。兹以《北郭园全集》为底本,参照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之《北郭园诗钞稿本》(以下简称「稿本」)编校。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认的字体,则由黄哲永、谢永基两位先生协助辨识完成。(黄美娥撰) ► 3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