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 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 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 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使:指北方来的使节。 (zhé):总是,就。 隐然:隐隐约约,给人一种的感觉。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晚,此处指动作迟缓。 秦桧(huì):南宋初年宰相,主和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曲端:南宋将领,后被冤杀。 采石:指采石之战,南宋军队击败金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富平:指富平之战,宋军在此战中失利。 南轩:指南宋理学家张栻,张忠献公(张浚)之子。 }

翻译

{ 北方的使节前来朝拜,朝廷总是询问他们的安好,这让敌人隐隐感到这个国家令他们胆寒。 秦桧做了十年宰相,办事迟缓,而万里长城般的将领曲端却被冤杀。 采石那里的一艘船在风浪中艰难前行,富平的五路战场上十分宽阔。 传记中功过该如何排列顺序呢,因为有张南轩(张栻)的关系,下笔就变得困难了。 }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评价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诗的前两句通过“北使来朝辄问安”,表现出国家的威严,令敌国生畏。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秦桧作相迟缓以及曲端被冤杀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南宋政治的不满和对忠臣良将被害的惋惜。“采石一舟风浪大”描绘了采石之战的艰险,“富平五路战场宽”则写出了富平之战的规模。最后两句,诗人指出在为张忠献公(张浚)写传时,因为他的儿子张栻的缘故,如何评价其功过变得困难,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评价的复杂性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臣的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历史评价的主观性和复杂性。 }

严遂成

清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官至云南嵩明知州。历游豫、楚、滇、黔。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有《海珊诗钞》。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