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郡内登望诗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 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 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怅望心已极,惝恍魂屡迁。 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 谁规鼎食盛,宁要狐白鲜。 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 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也借指月亮。
  • 平楚:平坦的树林。
  • 陵阳:山名。
  • 威纡:蜿蜒曲折。
  • 巉岩(chán yán):高而险的山岩。
  • 切切:形容声音凄切。
  • 结发:古代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开始束发,因此指初成年。
  • 鼎食:列鼎而食,指豪门贵族的豪华生活。
  • 狐白鲜:用狐腋白毛做成的皮衣,极为珍贵。
  • 汝南诺:指应许他人的话。
  • :通“脱”。

翻译

试问到任之日,不只是看到月亮正圆。在寒城上眺望,平旷的树林一片苍茫。山脉堆积形成陵阳的险阻,溪水流淌着春谷的泉水。道路蜿蜒曲折通向遥远的郊野,高峻险峭的山岩连着远方天际。傍晚切切的阴风传来,桑柘树上升起寒烟。惆怅地眺望内心已到极致,恍惚中魂魄屡次变迁。刚成年就厌倦了奔波行旅,一生很早就从军守边。谁还在意豪门的盛宴,难道还想求得珍贵的狐白裘。正要舍弃应许他人的承诺,话说要脱离辽东的田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宣城郡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先是写了到任时月亮正圆,展现出特定的情境。接着描写了寒城之景,包括苍茫的树林、山脉、溪流等,营造出开阔而又略带萧索的氛围。道路的曲折和山岩的高远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傍晚的阴风与寒烟进一步烘托出凄凉的情调。诗人表达了对奔波生活的厌倦和对守边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富贵生活的淡然态度。全诗意境深远,通过景色描写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谢脁

谢朓(tiǎo),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十九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後,復返京为中书郎。後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餘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