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矶诗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落:树叶飘落。
  • 商弦:即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其声悲凉。这里“断商弦”,表示心情凄凉使得弹奏中断 。
  • 瞰川:俯瞰河流。 (kàn):俯视。
  • 棹讴:船歌。 (zhào):船桨 ,这里指代船。
  • 适郢:前往郢都。 :往。 (yǐng):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
  • 东辕:车辕向东,代指向东行。
  • 还夏:回到夏口 。 夏口在今湖北武汉。
  • 西浮:向西漂泊,乘船西行。
  • 三崖:三座高崖,泛指江边山峰 。
  • 丹磴:红色的石级。
  • 九派:指江水流到浔阳(今九江附近)后分为九条支流。 沧流:指青绿色的江水,代指长江 。
  • 泪竹:相传舜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女英伤心痛哭,泪水洒在竹子上,竹子遂生斑痕,称湘妃竹。这里用此典故表示离别之悲。
  • 弄珠:相传郑交甫在汉水边遇到两位神女,神女送给他两颗珠子。此处借典故表达美好的游历记忆。
  • 药饵泰:因服药而身体安好。 药饵:药物。 :安好 。

翻译

树叶纷纷飘落,江上的渡口一片寒凉,南飞的大雁归来,秋风送来秋天的讯息。 面对流淌的江水,悲从中来,使弹奏的商弦也中断了声响,俯瞰着山川,听闻船歌,心中满是哀愁。 要去郢都却不能东行,回到夏口又得往西漂泊。 江边高耸的山峰隐藏着红色的石径,长江九条支流流淌着青绿的江水。 看到湘妃竹想到娥皇、女英远别湘水的悲伤,想起汉水游玩遇到神女送珠的美好却如今不在。 难道仅仅靠服药身体安好,就能消除我这旅人的忧愁吗?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冬之际的萧瑟景象,“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简单两句话便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哀伤的基调。诗人通过描写眼前萧瑟的自然景色,映衬内心的落魄悲凉。

中间部分,“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细腻地刻画了诗人的情感,乐音中断、闻歌而悲,直接表达出内心的痛苦。而“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则描写自己行踪不定、四处漂泊的处境,蕴含着仕途坎坷、命运飘忽的无限感慨 。

对景色的描写“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气势恢宏,诗人以壮阔的山水之景,暗示自己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其情感更加深沉。

接着,连用“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两个典故,将爱情的美好与逝去、现实的漂泊联系起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添了一层浓郁的文化底蕴与悲伤色彩,尽显人生遗憾。

最后“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以反问句收束全诗,直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忧愁无法排遣,即便身体无恙,旅途的忧愁也难以消逝 ,深刻地表达了漂泊者的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的苦闷。整首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结合,情感深沉委婉,诗意盎然又发人深省。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