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同泰寺浮图诗
注释
- 同泰寺:位于今南京市。
- 浮图:佛塔。
- 带璧:形容佛塔的檐角如同璧玉般精美。
- 垂珠:形容佛塔的装饰物像下垂的珠子。
- 烛银:银烛台,这里指塔上的灯光。(“烛”,读音:zhú)
- 逾:超过。
- 汉汝:汉代汝阴侯夏侯婴家中的蜡烛,以华丽著名。
- 宝铎:佛塔上悬挂的铃铛。(“铎”,读音:duó)
- 迈:超越。
- 昆吾:传说中的产铜之山,这里形容铃铛的珍贵。
- 宫徵(zhǐ):古代五音中的宫音和徵音,这里指风的声音如同音乐般美妙。
- 盘恒:同“盘桓”,在这里指盘绕、环绕。
- 桐生凤不雏: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栖,但这里的梧桐树却没有幼凤。暗示佛的境界虽高,但能达到的人少。
- 飞幡:飘扬的旌旗。
- 狎:亲近、亲昵。
- 梵世:指佛教中的世界。
- 陵空:凌空,高高地在空中。
- 应真:罗汉的别称,这里指佛界的高僧。
- 蔽景:遮蔽身影,形容众多。
- 趋:奔赴。
- 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 天衣:指神仙所穿的衣服。
- 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 意乐:心意和快乐。
- 长表:长久的表率。
- 多宝:指多宝佛。
- 现金躯:展现出真实的身体。
- 苦海:佛教指苦难的世界。
- 慢山:傲慢之山,指克服傲慢之心。
- 四忍:佛教用语,指四种忍耐的修行方法。
- 九居:佛教中的九品莲台,是修行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的座位等级。
翻译
远远地观看同泰寺的佛塔,它的檐角如璧玉般精美,还悬挂着如同垂珠般的饰物。塔上的灯光胜过汉代夏侯婴家中的银烛,悬挂的铃铛比昆吾山的铜还要珍贵。太阳升起,光芒四散,风儿吟唱,声音如同美妙的宫徵之音。露水落下,盘绕在塔上,满满的如同水盘,梧桐树生长着,却没有幼凤栖息。飘扬的旌旗夹杂着傍晚的彩虹,彩绘的鸟雀亲近着清晨的野鸭。佛教的世界从空中降临,众多的高僧遮蔽了身影奔赴而来。帝王的马匹都配有上千的缰绳,神仙的天衣仅仅六铢重。心中的快乐展现出长久的表率,多宝佛显现出真实的身躯。能让人渡过苦难的海洋,又能使人翻越傲慢之山。希望能够一同修炼四种忍耐之法,长久地超脱于九品莲台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同泰寺佛塔的壮丽景象以及佛教的神秘氛围。诗中通过对佛塔的外观、装饰、周围的自然景象以及佛教的意象进行描绘,展现出了一种宏伟、神秘而又美好的意境。
首联和颔联着重描写佛塔的精美和珍贵,用“带璧复垂珠”“烛银逾汉汝,宝铎迈昆吾”等词句,表现出佛塔的华丽和非凡。颈联通过“日起光芒散,风吟宫徵殊”,将自然景象与佛塔相结合,增添了一种神圣的氛围。“露落盘恒满,桐生凤不雏”则在美好中蕴含着一丝深意,暗示了佛教境界的高远和达到者的稀少。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涉及到佛教的内容,如“梵世陵空下,应真蔽景趋”“帝马咸千辔,天衣尽六铢”等,展现了佛教世界的庄严和神秘。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愿望和追求,希望能够通过修行渡过苦海,克服傲慢,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将佛塔的壮丽和佛教的内涵生动地展现出来,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