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诗

建国惟神业,十世本灵长。 除苛逾汉祖,徯后类殷汤。 满盈既亏度,否运理还康。 平阶今复睹,德星行见祥。 定寇资雄略,静乱属贤良。 执讯穷郢鲁,吊伐遍徐扬。 破敌勋庸盛,佩紫日怀黄。 危苗既已窜,妖沴亦云亡。 成功勒云社,治定理要荒。 收戟归农器,牧马恣刍场。 开山接梯路,架海拟山梁。 闭欲同彭老,延寿等东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徯(xī)后:等待贤君。徯,等待。后,君主。这里取《尚书》中百姓等待贤君的典故。
  • 否(pǐ)运:坏运气,逆境。否,指坏、恶。
  • :凭借,依靠。
  • 执讯:捉拿审讯俘虏,这里指平定叛乱。
  • 勋庸:功劳、功绩。
  • 佩紫:身佩紫色印绶,古代高官所用。
  • 怀黄:怀里揣着金印。黄,指金印 。
  • 沴(lì):恶气,妖邪。
  • 云社:高立的社祠,这里指代国家。
  • 要荒:指远方的蛮夷之地。
  • 彭老:彭祖与老子,彭祖是传说中的长寿之人,老子是道家始祖,此处意为节制欲望如同彭祖和老子那样淡然。
  • 东皇:东皇太一,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这里代表长寿。

翻译

建国乃是神圣的大业,历经十世本就根基深远悠长。 去除苛政超过了汉祖刘邦,等待贤君(继位)如同百姓渴望商汤。 朝代满盈后若失度便会衰败,厄运过去后理应迎来安康。 如今又能看到阶庭清平,预示着德星将会降下吉祥。 平定敌寇依靠着雄才大略,平息祸乱全仰仗贤良栋梁。 四处平叛在郢鲁之地尽显声威,吊民伐罪的正义之举遍布徐扬。 打破敌军的功勋盛大无比,官员们佩紫印怀金印荣耀朝堂。 危害国家的凶徒已经逃窜,妖邪也都云消雾散。 成功后刻功绩于国家神庙,治理得当远方的蛮夷也都归服。 收起兵器改成农具,把战马放牧在草原之上任其吃草。 开山铺就登攀的道路,渡海架设起稳固如山的桥梁。 节制欲望如同彭祖老子般淡泊,追求长寿如同期待东皇赐福一样。

赏析

这首《建除诗》是一种特殊的杂体诗。它以“建”“除”等十二字为起首,格式较为独特。

从内容上看,它描绘了国家从建国开始,经历的发展、动荡到最终安定繁荣的整个过程。开篇歌颂建国创业是神圣伟业且源远流长,接着列举君主在各个方面的作为,如消除苛政可比汉祖,等待贤君承继圣意。诗中展现出国家发展中的起伏,从坏运气时等待转机,到凭借雄才大略和贤良之士平定四方叛乱,建立赫赫功勋,使国家重归安宁。进而描述国家安稳后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建设,开山架桥等举措,最后表达了追求节制欲望、延年益寿的美好追求。

整首诗展现出对国家发展与繁荣愿景的强烈期盼和歌颂,有着宏大的叙事风格,通过对国家大事不同侧面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理想中王朝从兴起到昌盛的完整画卷,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国家稳定、繁荣,统治长久的政治理想和愿望。同时,诗中运用较多的典故和象征手法来丰富内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抱负。

萧察

南朝梁宗室,后梁国君,字理孙。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萧统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察常怀不平,遂蓄财募侠。大同元年,迁雍州刺史,境内称治。侯景乱后,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于谨等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次年察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为西魏附庸,上疏称臣,是为后梁。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耻威略不振,终以忧愤发背而卒。在位八年,庙号中宗。有《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 ► 9篇诗文